多重增长动能中的科技企业5(科技创业1-100郭威)
(2023-05-14 15:05:08)
标签:
科技创业 |
有些科技企业拥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却不能持续增长,往往上市即巅峰,之后处于市值横盘或一路下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复杂,或因企业本身技术底蕴不足,或因管理能力不够,等等。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企业业务所处的整体生态,没有在大趋势上,没有处于多重增长动能之中。斯隆曾经说过一句话,趋势比人强,他深知,当初通用汽车的巨大发展,离不开汽车市场的爆发性增长,这是一股不可遏抑的力量。乔布斯创立苹果,如果他不是幸福地处于终端设备大爆发的前夜,又会是怎样的故事呢?
科技企业如果发展,自己处于以下的情景之中,则可以放开了做一番大事业了:
第一,业务处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动能中,即,业务本身就是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也许,乔布斯的去世是个标志,是个转折点。那是2011年10月5日。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从那时往后,苹果,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五大科技公司,还有什么划时代的创新吗?似乎,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信息技术引擎,到了极限,基础理论没有突破了,再次期待大量的创新,很难了。
在美国高科技公司纷纷增长乏力,缺少创新的当前背景下,想要找到未来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谈何容易?
新能源,气候科技,或许是下一波巨大的机会。是的,人类疯狂的发展到了该还帐的时候,我们要为整个地球做点什么,要为恢复地球生态,应对气候变化有所行动。马斯克已经做了不少事,相关的领域才刚刚开始。
我们必须思考,下一波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是什么?
第二,业务处于区域增长的动能之中,即,从我们的角度,业务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当下中国的经济增长遇到困难,房地产,互联网,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活力了。全球贸易壁垒,中美脱钩,疫情因素等,相互叠加。找到一个能持续增长的行业并不容易。
有一点可以肯定,新一波的科技浪潮,由中国政府推动的一波科技浪潮开始了。可以说,国内又一次重视科技投入,正如我们曾经投入到战略性领域的努力类似。过去政府主导了基础工业建立所需要的若干科技,现在,则在更广泛细分和更加底层的技术领域寻求突破。
进口替代火热,从芯片到各种应用软件。卡脖子工程受到特别重视,寻求建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底层科技。当然,还有,近些年反复强调却一直没有做好的创新。
我们必须思考,下一波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是什么?
第三,业务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即,业务本身就是产业链增长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