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冯玄一史海遗珠 |
分类: 史海遗珠 |
105:东汉县令董宣为何敢叫板公主?
东汉初年,洛阳令董宣是著名的“铁腕县令”。他不畏权贵,敢于打击犯法的豪强地主。史书上说“搏击豪强,莫不震憟”。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一个奴仆犯下命案。但此奴仗着主人的权势,非常猖狂,拒不伏法。董宣毫不在乎他是公主的奴仆,他趁这奴才赔湖阳公主外出的途中,率人将主公车队拦下,“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湖阳公主相当气愤,他到光武帝面前告状。光武帝听后,下令将董宣处死。董宣宁死不屈,大声申诉。光武帝听了董宣的申诉,便赦免其“死罪”,改令他向湖阳公主下跪磕头认错。可是董宣拒不下跪。几个太监按着董宣的头,强制他磕头。董宣两手强撑地面,拒不磕头。
光武帝被董宣的傲气感动,他认为董宣是个难得的正直忠臣。于是当场将其赦免,并笑着称他是“强项令”,意思是“弯不下脖子的县令”。
此事之后,洛阳豪强再也不敢为非作歹,洛阳城于是“大治”。人们称董宣为“卧虎令”。
106:“父母官”这一称呼的来历
“父母官”这个词源自汉代。西汉的时候,有个叫召信臣的官员,在南阳当太守的时候,尽职尽责,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与民兴利。自从他到任南阳太守,整治治安,公平诉讼,政令通畅。郡内盗贼绝迹,辖区居民安居乐业,人口大增,政绩卓著。于是“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
到了东汉,南阳又来了一位太守,此人叫杜诗,他生性节俭,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他在南阳主政,大力整顿郡内治安,诛强暴助残弱,新修水利,铸造农具,广开田地。主政期间政绩卓著,群众称之为“杜母”。
于是,南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前有召父,后又杜母”,“父母官”的称呼由此而来。
107:刺史到底“刺”什么?
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刺史“秩卑而权之重,官小而命之尊”,地方官吏无不敬慕。刺史每到一地,即按六条问事: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鱼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
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如有违背,按情节轻重予以弹劾,轻者降职,重则杀头。
轻轻一扫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里面有更多好玩有趣的文章等你来读:
http://dingyue.nosdn.127.net/zcQNGbtURzLAeLeWAUli4SCOl1l5bCv5QlTMv=Ev094LA1470192316447.jpg
加入我的QQ群,一起交流各种历史问题:210158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