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冯玄一史海遗珠趣闻 |
分类: 史海遗珠 |
100、末代皇帝溥仪为何嫉恨“铁帽子王”奕劻?
1917年,曾经的庆亲王奕劻在天津去世。奕劻的家人按照祖制向溥仪请求赐予谥号。当时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大臣世续等人拟了“哲”字报溥仪批示,想不到竟然被溥仪否决了。溥仪亲自拟定了四个谥号,让奕劻家人选,分别是:谬、丑、幽、厉。这四个都是极具贬义的恶谥。
奕劻家人说什么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恶谥,于是找载沣说情。载沣请溥仪赐给奕劻一个好的谥号,但溥仪死活不肯,他还对载沣说:“奕劻收了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
多方劝说后,溥仪终于同意赐给奕劻“密”字,意思了“追补前过”。
101、慈禧太后也有宽厚待人的时候
慈禧太后酷爱京戏,是个老戏迷。有一年端午节,她在颐和园设宴,派人召谭鑫培等一班京城名角来唱戏。老佛爷要听戏,大家都提前赶到现场准备。杨小楼等“大腕”都到齐了,唯独缺了谭鑫培。谭鑫培不来怎么成呢?肃亲王善耆急了,急忙亲自前往潭府询问情况。
谭鑫培对善耆说:“现在朝廷明诏禁烟,王爷们都在戒烟,我是有烟瘾的人,不吸足乌烟,再不能唱戏。”
善耆将情况禀报慈禧,没想到慈禧竟然笑着说:“我当是什么?原来不过为了吸烟的事,那又碍什么呢,叫他尽管入宫抽吸就是了,只要他戏唱得好,我还派两个太监替他装烟呢!”
朝廷发布的诏书,慈禧太后自己不遵守,反而鼓励明犯,这样的朝廷,哪里还有希望?
102、诗家不幸诗名幸
有时候,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官场失意并不是坏事。被贬谪、被罢官的遭遇有可能成就他们的文章。而一篇好文章比高官厚禄更能够让人青史留名。在北宋就有两个这样的鲜明例子。欧阳修被贬谪到滁州,在滁州的欧阳修写了一篇《醉翁亭记》。这篇文章历来被称颂,还进了中学语文教科书。苏舜钦被罢官,回到老家买了块地,盖了个亭子,取名叫“沧浪亭”。为了纪念这件事,他写了篇《沧浪亭记》,于是他就被写进了文学史。
在北宋,还有一篇更有名的文章,也和一个人的贬谪有关。北宋大臣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他重新修建了岳阳楼。竣工之后,他将岳阳楼的盛况画成图寄给范仲淹,并请他写一篇几年文章。范仲淹缓缓打开图卷,一边欣赏秀美风光,一边想着被贬谪的老朋友,于是思绪万千,写下了《岳阳楼记》。其中两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称为人们评价官员优劣的标准。
百川历史网是一个专注于历史故事的网站,欢迎喜欢历史的各位加入我们。百川历史读者群号:210158956。同时也欢迎各位作者投稿,投稿邮箱465788531@qq.com。
我的更多文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