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6:厕所笑谈

(2013-07-04 17:52:49)
标签:

冯玄一

上厕所

颐和园

随地大小便

评论

杂谈

厕所笑谈

“随地大小便”是件很缺德的事。想想吧,一面洁白的墙上画了一滩不知是哪国的“地图”,严重影响市容市貌,比“小商贩占道经营”严重多了去。若再有“无良人士”在公园绿地上来那么一坨,恶心至极,严重影响大好心情。

 

随地大小便这种事情一般都是偷偷地解决完就迅速离开,别人不容易发现。你见过十多人同时小便的盛况吗?别说,还真就有那么一群哥们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近日,在颐和园散步的群众看到,十七孔桥附近十多名男性游客同时面对颐和园外墙小便,引得外国游客边摇头边拍照,不少群众也拍照并发微博批评游客的不雅行为。对此,颐和园管理处回应称,颐和园内共有150余处公厕,布局合理,如此多游客当众小便,属不文明行为。有公厕不上,大白天集体小便,看来就只能用“变态”二字形容了。

 

说起上厕所,想到几个笑话,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1、有一则笑话,说的是清代北京一位著名书法家,字写得非常漂亮。他随便画上一笔一墨,都会被人拿去收藏。但是,经常有人在他家山墙角随地大小便,让他很烦。于是,他提笔写了一个字条贴在山墙上:此处不可随地大小便!刚贴出去不久,字条就被人揭走。他心想,这样意思的字也能挂出来吗?没想到,他的弟子告诉他,在某大人物家,见到了这些字,只是重新拼接过,成了个条幅,写的是:小处不可随便。把“小处不可随便”挂在厅堂上的中华民族,恰恰是喜欢随地大小便的民族。封建的清朝如此,二十一世纪的新中国依旧如此。

 

2、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洋人看不惯北京人随地方便,于是严加管控,一边修公厕,一边严加监督,随地方便的,抓住了,就是一顿鞭子。在德国人的占领区,夜里巡逻的德军,只要听见有人哗哗地放水,抡起枪来,寻声就是一枪。缺德是够缺德的了,但一时半会儿,还真管用,至少北京人暂时管住了自己的“方便之门”。

 

3、农村不存在随地大小便的说法。农村少有厕所,大家要方便,都到庄稼地里去。在埂角下随便找一个地方就方便了。也不关乎什么道德礼仪。在农村,房屋周围都是田地,在自家地里方便,丝毫影响不到别人,还有助于庄稼成长。

 

4、说的是一户人家,老爸无论说什么都要用“干(音gàn)”字。比如:比如说喝水就说成“干水”,说吃饭就说“干饭”。一天,午饭时间,老爸在屋后田埂下大便,儿子在屋里喊道:“爸爸,吃饭啦!”老爸在田埂下答应道:“等我干完屎再来干饭!”

 

5、早晨,起床后爸爸习惯性到房背后的地里方便。方便完,看见儿子也朝地里走过来。

“完啦?”儿子问。

“嗯。”

说完各自走各自的。当儿子拉开拉链的时候,爸爸喊道:“别尿那棵瓜了,都快被你尿死了。换着点,别只往一棵上尿。”

 

6:逛街,经常见到孩子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随地大小便,好点的在地上铺个塑料袋,差的就直接蹲在绿化带上。他们的爸爸或妈妈就站在他们傍边。孩子方便不分时间地点,可以理解,但爸爸妈妈应该知道这样不好。对路人对孩子都不好。即使想方便为什么不找个僻静点的地方?

 

7:中国向来注重礼义廉耻。没有了起码的“廉耻”之心,就真的很糟糕了。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公厕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公民素质道德建设。经济发展了,道德素质也不能落后。毕竟城市不同于农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