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感之五六:图书馆自习室

(2011-07-31 07:32:30)
标签:

追风少年

随感

人生感悟

杂谈

分类: 散文诗歌

随感之五六:图书馆自习室

 我常写点东西,投到杂志社,希望得到一点儿稿费。但是投稿艰难,加之我乃草根,文笔不清新秀丽、也不叛逆,也没有麻辣味,更谈不上隽永。因此,投到若干常看的杂志,一点儿回音都没有,好似秋天的落叶飘落池塘中,激不起半点儿涟漪。于是,只好到图书馆自习室读考试书了:事业单位、公务员乱七八糟,都是大部头,提在手中厚实沉稳——好似乡下男人的性格。这种书拿去废品站,收废纸的大妈是很高兴的——当然,你得不让她发现你的书页中注了水。否则,她就要把脸拉长,并且感叹“世风日下”,继而说出一大堆常被注水的东西:注水猪肉、注水牛肉……

这书我不能卖,我还要用它们准备考试。

图书馆自习室是个读书的好场所,环境优雅,有学习的氛围,服务周到。在这种场所,真可以专心致志。

我走进自习室,看到许许多多正在勤奋努力的人们。穿校服的肯定是学生,从他们桌上摊开的书籍可知他们是高中生。他们正在为了赢得高考而努力。打扮时尚的女子、年轻帅气的男子是社会考生,他们看的书可就杂了: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事业单位的、考教师的、考雅思的……但总离不开一个“考”字。你看他们手捏着笔、眼盯着书的样子多专心啊!

难道就没有人看一看闲书吗?

还真没有!这里的人都是为准备考试而来的。在这里,努力奋斗的目的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高分。包括我,我来也是为了在不久的考试中取得高分。只是我还带着一本小说:《磨坊书简》,都德的作品。我有一个习惯:无法长久地看考试书,最多一个小时,我就得换散文或小说。这大概就是我在历次考试中成绩都很差的缘故吧!

我在一个挨窗的位子上坐下。摆开书开始努力。

过了一会儿,我对面的座位被一个女子占去;中午,我旁边的座位被一个男子占去。于是,二男一女,呈品字形,将这张暗红色木桌子填满。

对面做的女子,身材高挑,桔黄色增高凉鞋——这个季节流行这个款。紧身七分牛仔裤。黑色长袖衬衣,前面相衬着细碎白色花瓣图案,开领,隐约可以看到肉色内衣。短发,染成微黄。脸部轮廓和谐——我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女子似乎不妥,但我实在找不到别的词语了。其余那些形容女孩子的词语不是不合适就是大家都在用,没有新鲜感。但是“和谐”一词,经过某个伟大人物用于描绘社会后,仿佛变得高大起来。我在此用它,是不是有“贬低它内含”的嫌疑?管它了,我就觉得这样合适。最近新开了一列火车,人家给它取名“和谐号”。能用在火车上的,为何不能用在一个女人身上?

用和谐形容坐我对面的女子,没有贬义,也没有褒义。唯一的意思是眼前这是女子并不让我讨厌,她那面孔并不使周围的空气混浊。

今天,她好像感冒了,至少是鼻子不舒服。早晨带来的一卷纸,现在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每隔几分钟要用一次,高挺的鼻子已经发红。她喝很浓的茶,一杯水,茶叶占去大半。我以前也喝浓茶,现在很少喝了。昨天,我喝白开水;今天,我喝枸杞泡水。她起身去倒水——自习室提供开水,走起路干练有劲,加之曲线柔美,很吸引眼球。至少我和我旁边的男子都被她吸引。《陌上桑》里的罗敷吸引男人眼球的情形跟现在相似。

她来得早,仅在我后面十一分钟。

“请问,这里有人吗?”她指着我对面的位子问道。

我摇摇头,她就坐下。拿出三本书,一本是《授课精要·民法》,一本是《民法》,另一本薄的没有名字。可见,她正在准备司法考试。她虽然很认真,但是没多久就困乏了,带上耳机趴在桌子上,样子懒懒的。她用的是新款P4,样子简约大气,比我家里那个要时尚很多。她用红、白、灰三色条纹相间的笔袋。她喜欢换笔:一会儿红、一会儿黑、一会儿粗、一会儿细、一会儿签字笔、一会儿铅笔,而我自始至终都用同一支笔。

旁边的男子,把笔挺的西服脱了又穿上,穿上又脱下。在自习室看书而穿西装打领结的,就他一个。他的桌上摆一台十一寸笔记本,联想牌。他用的是年卡,因此座位上有个牌子:“年卡、勿坐”。他来得晚——中午十二点才到,走得早——下午三点半起身离开。他大概正在为考研而奋斗,桌子上的书是“考研英语”。

男子走了,女子把脚伸开,同时发出长长的叹息,似乎很舒服,好像这一刻是她等了许久许久。

她拉开笔袋拉链,拿起2B铅笔,在稿纸上写起来。她用铅笔写出的娟秀的字迹,透着淡雅的温馨。真希望她写的是一首小诗,有席慕容风格的小诗。但她写的肯定是与考试有关的资料,这对她来说很重要。

我给自己规定,每看一个小时考试书,就读一篇小说。可现在看完《繁星》就不想再按规矩办事了。

走吧走吧,收起桌上家伙,走吧!即使这次考试名落孙山又怎样呢?又不是第一次。阳光温柔,去翠湖逛逛。现在,正是荷花最美丽的时刻,错过太可惜。

2011年7月6日

更多博文,推荐阅读:

  随感之三一:写在公务员考试资料上

  随感之三十:秋

  随感之二十七:日记

  高深:“才子”不读书

  随感之二十六:化石

  随感之二十四: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