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书的记忆

(2010-04-25 12:31:28)
标签:

爱书

读书

买书

回忆

世界读书日

文化

买书的记忆

我是一个爱书的人。

我爱买书。只要我爱上的书,我都会把它买下。但在书店见了喜欢的书就买的次数是不多的。因为我身上的钱多半不够买书。我见了喜欢的书,先看定价,再仔细琢磨这样从生活费中挤出钱。

我家并不是富裕之家,给我的生活费是不多的。上初中时,妈妈每个星期给我十五块。除去三餐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很难再有余钱买书。有一次,一位同学从家里带了一本《红楼梦》到学校,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看见就喜欢上了。恰巧那同学欠了别人钱,要卖那本书,要价10块。我非常想买,但哪里找10块钱呢?我跟那书似乎很有缘,班上其他同学都不买。因此他5块钱就卖给我了。买了《红楼梦》却没钱吃早点,饿了好几个早晨。那本《红楼梦》现在还摆在我的书箱里,我用羊皮纸给它包了书皮。书已经很旧了,但厚厚的,拿在手里感觉特别舒服。

上了高中,我的生活费每月150元。但是仍然没有足够余钱供我买书。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买《古文观止》时在书店徘徊的情景;我还清楚地记得买《堂吉珂德》时前思后虑的心情。那时候我是多么羡慕有钱的同学啊!他们拿着钱喝啤酒、进KTV、买MP3,我真羡慕他们有钱。

“要是我有钱,我就买好多好多书!” 我常常这样想。

记得有一次,我从两个月的生活费中挤出40块钱,买了一套《安徒生童话》,妈妈知道后,叹着气对我说:“家里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已经有那么多课本了,就别在花钱买了。”

当时我什么也没有说,只默默地做着。现在看到那套书,母亲的叹息仿佛就萦绕在耳畔。

高考结束后,我把用不着的课本、练习册、试卷当废纸卖了,得到50块钱。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到书店里买了心里渴慕也久的《围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妈妈知道后,问我:“你卖了那么多课本就换回这两本,值得吗?”

妈妈是个文盲,一辈子都在土地上劳作,她不知道光读课本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她也不知道就是再多的课本其价值也比上《围城》。但我从来没有怪她,因为她已经很伟大了。

上了大学,我爱买书的脾气不但没有改,反而加重了。不知道是从哪里知道《近思录》这部书,有一个时期我非常想看。在图书馆里找了好久才找到,一看就喜欢上了。于是就急着要买。你也许会说:“既然看过了,何必再花钱买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不行。我的心理仍然不能平静。对于对于书,我有一种特别强烈的占有欲:我喜欢的书,非买到手不可——不管读过与否。我约着一个朋友,在文山的各个书店里找,走了好多路,转了好几个书店,终于找到了。朋友埋怨买一本书不该费那么大的劲。我笑了笑,嘴上说“是”,心里却美滋滋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做了家教。做了两个月得到六百块。拿到钱时高兴得不得了,当天晚上就到书店里买了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史记》。

我不是一个急噪的人。但买书,我却很急噪。将近期末的一个晚上,我做在书桌前背书。忽然想到林语堂,于是就冲到学校门口的一个小书店里买了中文版《吾国与吾民》。当时正下着雨,匆匆忙忙忘记带伞,连鞋都等不及穿,套着拖鞋就跑。回来后,头发、袜子和裤脚都湿了。

我很爱惜已经买到的书。

每次买到新书,我都在扉页上写下买书地点、时间和当时的心情。这已经成了习惯,我的每一本书上都有这样的记录。一段时间过后,看着自己的记录,心里有高兴,有感叹,还会有悲伤。

我的许多书都包了书皮,目的是减少磨损。我曾在叔父家里找到一本很古老的《三国演义》,封面已经很破烂了。我买了几张漂亮的棕色纸为它做了书皮,却感觉格格不入,很不协调,看着别扭。

我不折叠书,也要求别人不折叠。

有人总是习惯在看完的地方把书折叠,以便下次接着看。我却不喜欢这种方法。在我看来,每一条折痕都是一道伤疤,让我心疼。我爸爸就有折书的习惯。我的每一本书里都放有书签:有的是一片书页,有的是一幅图画,有的是一个花瓣,可是他不习惯用书签。我一见他看书,就要叮嘱他别折书。他一边说我罗嗦,一边照样折书。还有一次我们因为这个小事情吵了嘴。

这就是我对书的爱。

写到这里,觉得还欠缺点什么。放下笔一想,才知道,这样的爱有些靠不住。就像男女恋爱时的甜言蜜语靠不住一样。书是用来读的,而不是装点门面的。把书用作装点我觉得是对书的侮辱。我知道一个建筑老板,很有钱。他的客厅里有漂亮的书橱,里面装着很多中外名著、古文经典。但是他一个字都不认识,读报都不能,就别提看文言了。他的儿子也是个混混,相信也不会去读那些书籍。那些书就躺在漂亮的书橱里,没有发挥一点作用,真是委屈他们了。

书是买来读的。有书不读,那真是一种罪过。只爱买书算不得真正爱书。但我是一个真正爱书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书
后一篇:买《墨子》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