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采访团前往紫阳县绕溪镇,这里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民风朴实、真诚热情。

上图为去紫阳县绕溪镇的途中

我们一行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范德顺家,一进门就被桌上摆着的近十份不同的获奖证书吸引,热情的范德顺夫妇及72岁老父亲范承柏为我们演唱了不同类型的紫阳民歌。范承柏、范德顺父子音色高亢明亮极具穿透力。

这里的人们积极乐观,生活很随兴,生活状态与歌声紧密相连,触景生情、随唱随编,音型相对固定,言词随意,非常即兴。他们张口就来,劳作中的喜悦之情随处可见。花鼓、小调、山歌、号子,形式多样。我们学习了一首《花鼓调》,因为用当地方言演唱,加之“口传心授”,非常有趣。
下午我们来到了紫阳县联合镇,继续听歌学歌。民间艺术家为我们唱了很多首歌,其中印象较深的是《摘黄瓜》《郎骑白马过高桥》《十二辰》《幺姑十八春》《这山望着那山高》《蚊虫五更》等。这些民歌通俗易懂、语言简洁、风趣幽默、曲调流畅易记。

除此之外,这里自然生态非常好,民间流传着:吃的是中药,喝的是纯净水。


图为紫阳美食——蒸盆子,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勤劳快乐,他们以歌抒情,在他们脸上看不到忧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