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玉霞:长途跋涉——中央民族乐团紫阳采风团

(2014-03-22 23:05:13)
标签:

文化

传承

    清晨,告别贵州黔东南州民间音乐基地,我们一行9人经11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陕西“民歌之乡”紫阳县——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民歌采风学习。虽然连续作战会有些疲劳,但大家为了民族声乐艺术的发扬光大,不辞辛劳、精神抖擞。行程表已看到,很期待在这里的学习、收获!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

http://s4/small/001Oi5Tozy6Hw46ewJZ93&690
      据资料介绍: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汉族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风格,是紫阳汉族劳动人民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专辑代表:樊光安《巴山汉水情》、合辑《紫阳茶歌》等。紫阳民歌剧《王二嫁嫂》《茶山情》等。

  紫阳民歌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等和"新民歌"十几个曲种。其音乐风格大多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劳动号子是紫阳民歌的基础,而船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内核,在紫阳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风格粗犷豪迈,音调、节奏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山歌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是最能代表山区特点的民歌,山歌歌词有很多是在劳动中即兴创作的,见景生情,随编随唱,大多是表现爱情的;小调和山歌一样量大面广,歌词较为固定,其风格特点是曲调细腻流畅,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细碎,音域较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个人感情色彩;风俗歌曲是流传较广的民间口头文艺形式,是一种即兴创作歌曲,见啥唱啥,想啥唱啥,是反映紫阳人民生活习俗的歌曲,是紫阳民间举行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时所唱的歌曲;新民歌是新时代和新生活的产物,是解放后编创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较浓政治气息的新创紫阳民歌。
  陕南秦巴山区紫阳县的青年人谈情说爱时,要唱缠绵热情的"情歌"、"盘歌";为老年人办丧事,要唱凄凉、悲哀的"孝歌"、"送葬歌";在地里干活时,要唱高亢、激越的"号子"、"锣鼓草";采茶时,要有悠扬、宛转的"花山姑娘"、"牧羊恋歌";婚嫁时,要唱"哭嫁歌"、"迎亲歌";行路时有"报路歌",上山时有"樵歌"等等。
  紫阳人迎亲时,一路上,新郎、新娘、迎亲的、送亲的都要唱山歌、吼号子。沿路边村寨,还有拦新娘对"盘歌"的风俗。若遇上"歌迷",迎亲队伍就停下来,陪新娘对歌。紫阳农民干"帮帮活"时唱的歌,称之"锣鼓草"。"锣鼓草"的演唱方式是由一个人自敲自唱,大伙边劳动,边帮腔。如有人在干活时没把草根刨到土面上,领头的便唱:"哎--薅草末薅连根草,一场雨过又活了。烈日下边流大汗,竹篮提水白费劳!" 如果大伙都干得快,有人拖在后边,他就唱歌督促或善意地讥讽几句: "哎--大雁飞翔不离群,干活就要多鼓劲,莫学地角的懒蛤蟆,一步三停急煞人哟哎!"
  紫阳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因而紫阳民歌具有明显的南方印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南方的唱本。如《桑木扁担》、《十绣》、《倒采茶》等等。
  紫阳县民间有"山歌无假戏无真"之说,例如"报路歌"。"报路歌"是有韵无一定调子,自由唱、合的"顺口溜"。它是遇啥事说啥话,或为助兴,或为鼓劲对答。
  紫阳的"对歌会"即"赛歌会"更有意思。有同村"对"的,有邻村之间"对"的。对歌会有"日间会"和"夜晚会"两种。对歌者双方事先只约定时间、地点、参加人数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双方除有"歌头"、"参唱"的人而外,还有看热闹、帮阵助威的。
   "日间会"多在山坡上,双方各站一个小山包,面对面地"对唱"。或在小河、小溪两边隔水对歌。"对歌"多属"盘歌",有盘问历史、古人、地理、神话的,也有盘问鸟、兽、花、草的。有盘问当今时事的,也有歌唱幸福生活的。"夜晚歌会"常在冬春时节举行。在古庙或宽敞的"公房"里。对歌双方各燃一堆木炭火,男女老少围火而坐,你唱问,我唱答;你唱个英雄,我唱个好汉;你唱名山,我对大川;你唱《刘海戏金蟾》,我唱《洞宾戏牡丹》。唱对如流,此起彼落,赛歌喉,赛智慧,气氛热烈,经常是通宵达旦,歌声不停。
   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所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种。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由于积蕴深厚、传唱广泛,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