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吴玉霞
吴玉霞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20
  • 关注人气:6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艺术的审美与表达

(2012-06-25 14:42:04)
标签:

文化

艺术

               国际台记者访谈: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两句诗是白居易在著名长篇乐诗歌《琵琶行》中对琵琶演奏技法的描绘,其中所渲染的意境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的升温,琵琶这门历史悠久的中国民族器乐也在持续关注中迈进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当代琵琶的弘扬与发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可不提,她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吴玉霞

 

(音响1,吴玉霞演奏的《春江花月夜》

 您耳边听到的乐曲正是吴玉霞所演奏的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乐曲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不施浓脂艳粉,使人仿佛置身于澄澈空明的春夜江畔

 

吴玉霞出生于一户上海普通人家,在10岁那年因一次偶然的机遇被少年宫选中,从此踏上了倾之一生的艺术道路如果说与琵琶结缘是机遇使然,那么之后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则要说是对琵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了。

 

(音响2,吴玉霞声音出)

  “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学习艺术本身也是一个人意志品质磨练的过程,这么长时间跟乐器的较量,实际上也是磨练了自己的品质,应该说(琵琶)已经是生活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无法替代的,我把它作为终身追求的一个事业,倾注了很多的情感,可以说酸甜苦辣都有,正是因为这五味使得我更加珍惜今天这样的一个成果。艺术是一个漫漫被感化的过程,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之后,自然产生了的一种感情。”

 

  吴玉霞坦言练琴是一门苦差事,从十岁接触到琵琶的那天起,她几乎每天都要坚持练习小时,正是这份坚持不懈的苦练和雕琢,使的技艺和艺术修养日趋成熟。1977年,吴玉霞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院,刚到北京,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吴玉霞在练琴时也受了不少“皮肉之苦”。

 

(音响3,吴玉霞声出)

 “我十几岁刚到北京的时候,那严重的不适应,因为弹琴是需要两只手十个手指不停的运行,艰苦的练习,必然的手的疲劳和受损是经常会有的,有的是练习时间长了以后钢丝弦磨得剌口子了,有的是因为天气干燥,南方人不适应而导致指甲与肉分开,甚至于流血,那是经常的事情。这些都是表层上的困难,也都克服了,现在回想起来,先苦后甜,正因为付出的艰辛,才更加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

 

   当初练琴时经历的种种辛酸,如今在吴玉霞回忆起来都是轻描淡写,这份从容和优雅也体现在了她对乐曲的演奏中。在不同阶段的求学期间,吴玉霞先后师从于刘德海、李光华、陈泽民等琵琶名家。历经多年的艰苦训练,以及前辈大师精心点拨吴玉霞博采众长,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艺出众的优秀琵琶演奏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今的吴玉霞已荣任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首席琵琶演奏家,并身兼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等社会职务。尽管如此,吴玉霞仍然一刻都没有放松对琵琶艺术的钻研与追求,她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近些年来,吴玉霞对琵琶传统曲目和演奏技法进行了改良与创新,在努力钻研琵琶技巧的同时,她注重在各个方面不断吸收艺术营养,不仅将武曲文弹,更在演出中尝试通过新的乐器组合演绎传统琵琶曲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听众带来不同于以往的艺术体验。

 

(音响4,吴玉霞声出)

  “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会进行一些调整,大致的核心是不会变的,比如,音乐性格不能变,音乐的表达方式不能变,只是从形态上会有一些拓展,都是围绕着音乐表达核心的。一首好的作品会有好多种不同的视角在一定的范围里去呈现。”

 

(音响5,吴玉霞演奏的《霸王卸甲》)

  您现在听到的是中国著名琵琶大套武曲《霸王卸甲》,乐曲取材于中国历史上楚汉相争的典故,描绘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虞姬生离死别的一段故事。吴玉霞的演奏有违传统的演奏手法,把武曲的刚劲有力粗犷豪放与文曲的曼妙空灵轻柔细腻融为一体,给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著名音乐评论家田青认为吴玉霞演奏的《霸王卸甲》恢弘处大气磅礴,细腻处委婉幽邃,层次丰富、对比强烈、张弛度,有一种大家气象。对此,吴玉霞坦言传统和规则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武曲中加入文曲的技巧,在武曲的叙事中加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人物情感的描述,更加丰富琵琶的表现力。

 

  除了武曲文弹,西为中用是吴玉霞又一个大胆的尝试。近年来,吴玉霞在各种独奏会包括随中央民族乐团莫斯科克林姆林宫举办的中国民乐专场中她的演绎分别注入琵琶与中阮二重奏,琵琶与中阮及大提琴三重奏,琵琶与贝司及打击乐演奏等新组合。不同乐器的合作,拓展了琵琶的表现空间,使琵琶与其他族类乐器的特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互补与交融,也增加了中国民乐在国外观众心中的亲和力。

 

(音响5,吴玉霞演奏的《送玫瑰花》

  您现在听到的是吴玉霞所演奏的《送玫瑰花》。在这首乐曲中,吴玉霞通过琵琶与手鼓配合的形式对其进行全新演绎,琵琶欢快明朗的风格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打击乐的衬托下,更加凸现出阴柔婉约的美感,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艺术体验。

 

(音响6,吴玉霞声出)

 “《送玫瑰花》本身是一首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歌,是根据民歌改编的琵琶曲,新疆特色比较浓郁,新疆的地域特性非常欢快活泼的,这个民族的能歌善舞使得音乐语汇显得生动活泼。我通常都是作为返场演奏这个节目,开始是我一个人演,后来根据演出效果,尝试用手鼓伴奏,因为手鼓是新疆一个很典型的民族符号,后来又尝试琵琶和吉他一起演奏,增加了动感力。”

 

如今,吴玉霞不仅多次成功地在海内外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更作为国家艺术家代表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文化交流她的身影出现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维也纳金色大厅等国际一流音乐舞台上,以精湛的演技和丰沛的激情打动无数国外观众,赢得广泛赞誉。

 

(音响7,吴玉霞声出)

 “这些演出经历让我也意识到一种使命,就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如何在当代得以保持,让世界一起来共享。我觉得一个民族,一定要从骨子里抱有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或者说是民族智慧的凝练。几十年来,中国的变化这么大,我们对待文化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作为有心人,我从参与的海外演出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启迪。”

 

  可以说现如今的吴玉霞早已从一个单纯的琵琶表演者,成为这一门艺术的传承与发扬者。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敦促下,她开始总结自己多年琵琶演奏和教学的心得,潜心编写教材,并走进大学,走进艺术中心进行琵琶普及讲座,发起了琵琶名曲赏析普及音乐会,不仅自己演奏讲学,还邀请一些同行同事和学生一起参与,这一讲就是十几年。

 

(音响8,吴玉霞声出)

  “这几年一直在做名曲赏析,通过边演奏边讲解的方式,让琵琶走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这个舞台不仅仅是属于阳春白雪,也需要一些普通人的艺术的熏陶。比如,《打开艺术之门》系列的演出,我们关注了很多也倾注了很多的情感时间和精力。一路走来,收获了很多观众,自己也得到了锻炼,无论是情感的表达还是理念上,都得到了提升。”

 

   听众朋友们,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两句著名的诗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不仅描绘了余音袅袅,神韵含蕴的艺术境界,更揭示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音乐哲学命题,即音乐的生命根源不在于一个“声”字,而在于一个“情”字,“无声”之中也有“情”,着力刻画了音乐情绪的渲染作用。舞台上的吴玉霞,形神兼备,自然优雅,轻拢慢捻间勾画了一种高尚的气韵和意境。她手中琵琶,也仿佛拥有了自己的灵魂,在大弦急雨小弦私语中,讲述着一个个或美丽或悲戚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