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版(接4)

在座有很多是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听说有些年轻朋友是学声乐、搞表演的,我认为文化艺术很多方面有相通之处,比如说在舞台上演奏、表演的状态中,我们讲究形、神统一。在艺术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神韵的前提下,所要营造的内涵和氛围,是要靠个人去把握的,这就象一个剧本,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理解,所站的角度不一样,解释出来的东西也就会有差异。因此,我倡导博采众长、善于积累。
1997年在美国二重奏排练
前排左起:马友友
吴玉霞 后排杨静 袁红 张昆明 程家鹏

向民间学习
左起:刘博生 吴玉霞 南音艺人 宁保生 周耀琨
琵琶演奏左、右手技法丰富而且表达上很独立,刚才我在《虚籁》的演奏中,有很多音效是不靠右手就直接用左手来做的,我想细心的观众能够关注到这一点:就是虚和实、强和弱、长和短、大和小的结合。下面用一组乐曲,就是描写人的情感,通俗一点说是以爱情为主题的,我想给大家弹三首曲子。一首是很多人常听的,对其旋律很熟悉,但曲名不一定知道,在我国六、七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优秀琵琶曲《彝族舞曲》。
这首乐曲是以一段非常优美的旋律来奠定基础的。引子是一个由远处逐渐被放大,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的这个远景:特定的环境,包括它的光线度、距离。。。。。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起初因为彼此不熟悉,因此环境会显得凝重一点,但是青年人,当他们怀着一种热情来到篝火晚会现场时,特有的朝气会显现出来,所以我在主题出来的时候,给予旋律非常优美的音色和“舞步”包括舞者修长的身段和优美的舞姿。一段一段可以想象,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交流到好感,音乐中的女子独舞、群舞及男子领舞和男女双人舞,自然升腾、翩翩起舞。。。。。。俗话说没有不散的宴席,当人们渐渐离去互相告别的时候,再次出现的同样旋律,我讲的是这个主题(示范),我的演奏情绪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一种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这一首讲的是《彝族舞曲》。

还有一首非常轻快的带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新疆风格的乐曲,叫《送我一枝玫瑰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性格特征。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用他们欢快、活泼的音乐语言和节奏特点,形象地展现了新疆青年的朝气和活力。
中国音乐特别是在唐代,我们从一些著名诗人的作品当中也能够感受到盛唐时期的文化和繁荣,尤其是诗人对琵琶似乎有种偏爱,许多精致的描述让人激动、使人回味。谁能告诉我最典型的是哪一首诗?
答:《琵琶行》
谢谢!
可以想象,从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到“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诗句,足以使我们感受到这个时期的中国文化,有多深、多强。
1980年在日本演出后面对热情的观众解答提问
第三首是根据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意境而创作的琵琶曲《孔雀东南飞》,由作曲家杨洁明先生创作、吴玉霞编订指法并首演。我想很多的人都学过这首乐府诗吧。《孔雀东南飞》描写的也是一段爱情故事,当时因为受封建礼制的影响,使一对年轻人纯真的爱情变成了悲剧现实,在这首乐曲中我希望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刘兰芝、焦仲卿纯真的情感,以及焦母专横跋扈的形象,包括焦、刘抗争的矛盾心理。三个人物用不同的旋律色彩来作对比,可以看出,琵琶自身的艺术魅力以及演奏者通过诠释这样一首技术上和音乐上都具独立高度的完整形象,来再现一种述说。大家可以听一听、辩一辩其中的音色变化和旋律音调上的不同层次感。
演奏第一首《彝族舞曲》、第二首:《送我一枝玫瑰花》,(这首作品整个情绪会同前一曲形成反差,比较跳跃、热情)第三首:《孔雀东南飞》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