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现场版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您分享中国琵琶艺术。我是吴玉霞,来自中国中央民族乐团。
我从小是在上海长大的,应该说我是从学琴的那天起才开始慢慢喜欢上琵琶的,当时周围的孩子都在学,可能是好奇心使我加入了学习琵琶的行列。那么我想在介绍我之前,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上海,因为上海是普及音乐搞的非常好的城市,尤其是我曾经学习、生活的卢湾区少年宫在课外辅导方面对少年儿童的音乐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市卢湾区少年宫琵琶组(八联小学女子齐奏)
每当我回忆起自己成长的经历,包括我所到过的一些地方和城市,我对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也很感激我的老师,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严格的教学态度影响和激励着我努力奋斗,我比较喜欢做普及辅导,也希望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一技之长或者说把我知道、认识的东西介绍给更多的朋友。
少年宫的普及教育是从零开始的。当时因为在学校设普及班,我手的条件好,因此就被少年宫琵琶组卫祖光老师选上了。其实当时我对音乐的灵性、天赋以及我的性格,用现在很多人审视演员的标准来看,似乎外在的条件并不占优势。首先,我的家庭很普通,父母跟音乐没有任何的关系,而我父亲常年身体不好,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仅凭着我学习成绩优秀和一双细长的手被选到少年宫去学习琵琶的这一切,至今令我难忘。

上海市卢湾区东方中学宣传队
虽然家境窘困,但是我觉得我的父母在我人格、意志的培养上,使我终身受益。我认为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吃苦。其实当年一起学琴的同学中,我是比较晚的,等于小学四年级才开始学。1971年,尼克松首次访华来到上海,我也有幸作为上海市少年宫女子弹唱小组的成员,为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演出。从那个时候一点一滴到现在。
我认为,自从我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合唱团乐队以及1977年考上北京以后,慢慢地对琵琶这件乐器产生了兴趣。从起初的好奇,慢慢的热情,升华到现在的感情,无不和这些“机会”有关。就目前来说,我的生活跟琵琶非常密切,用我孩子的话说,好象比他还要重要。但是我想,可能只是说对了一半,因为琵琶已伴随我数十年了,但家庭生活对我依然是最最重要的!(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