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玉霞:中国音乐的魅力

(2009-12-07 15:25:31)
标签:

中国民乐

文化交流

中瑞

音协

回放

             

     2002年以前,在中瑞音乐文化交流史上,瑞典音乐家协会曾有两次邀请中国音乐家举办中国民族音乐会,我是唯一两次艺术活动的参与者。一次是代表中国音乐家协会4人独奏家小组,另一次是代表中国文化部中央民族乐团8人独奏小组。在风景如画的北欧瑞典,感受到了异国情致和音乐魅力的感动。特别让我为之震惊的是,长达十年的跨度,中国翻天覆地,而这里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甚至连接待方的负责人依然是那位我们当时挥泪告别的小姐,不可思议!也许,这就是人们羡慕北欧式的安逸生活,一成不变。国际知名品牌“宜家家居”让很多人认识和了解瑞典人的生活和情趣,上午去宜家购物,也使我回想起了1992年人民音乐11期刊登过我的一篇随想《中国音乐的魅力》,当作一次回顾吧!

    

         吴玉霞:中国音乐的魅力

          左起戴亚 黄河 吴玉霞  宋飞和瑞典音协主席、副主席

     

    从瑞典演出归来已近一个月,当我翻看着一张张彩色照片,那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仿佛又在眼前。。。。。。

     1992年3月5日至22日,应瑞典音协的邀请,黄河、戴亚、宋飞和我共四人赴瑞典参加北欧艺术节期间的巡回演出。这是中瑞音乐文化交流以来,我国首次派出的民乐小组。

     按照预定计划,到达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24小时之后就是首场演出,尽管由于时差和12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都感到有些疲劳,但大家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斯德哥尔摩最繁华的文化中心大厦奏响了我们瑞典之行的序曲:《阳关三叠》、《十面埋伏》、《鹧鸪飞》、《二泉映月》等扬琴、琵琶、笛子、二胡乐曲。当这些中国的民族乐器出现在舞台上,当这些古老的东方乐曲回荡在剧场时,观众席上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特别是用中国乐器演奏的瑞典民歌〈啊,迷人的维尔姆兰〉时,更是在场观众激动万分。

     首场演出获得了成功。当我们手捧观众献上的一束束鲜花站在舞台上谢幕时,激动、喜悦与自豪的心情真是难以言喻。当地报纸第二天就对我们的首场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支有四位青年演奏家组成的音乐小组,具备惊人的技艺和高超的修养,每个演员都各具特色;扬琴——味道浓厚;笛子——技术全面;二胡——仿鸟逼真;琵琶——趣味高雅。认为演奏值得一听,很有特点。

     演出一炮打响之后,我们又前往瑞典国家电台演播厅,进行现场直播。中国独具魅力的民族音乐通过电波传遍了瑞典全国各地,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电台直播演出尚未结束时,一位年过半百的女士就向节目主持人提出,希望能为远道而来的中国艺术家敬献鲜花,以表达她激动兴奋的心情。电台主持人听了我们的音乐会,也异常兴奋地表示:今后一定要多组织这样的演出,多向瑞典听众介绍中国音乐和东方文化。

    在斯德哥尔摩两场音乐会之后,我们又开始了在瑞典南部的巡回演出。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我们共跑了七个城市,真是马不停蹄。每到一地,我们的演出都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有的观众为了能多看几场我们的演出,甚至从这个城市跟到下个城市,其情形令人感动不已。有位孕妇,在斯德哥尔摩看了我们的演出后,激动万分,立即打电话给他在外地搞作曲的丈夫,让他一定要赶来欣赏我们的演出。于是她丈夫开了六个小时的车赶到乌洛斯德伦(OLOFSTNROM)参加了音乐会,并在演出结束后特意到后台来向我们倾吐他们的观感。

     瑞典人口不多,全国一共才不到一千万人。所以,在街上看不到我们在国内通常见到的人群熙嚷的景象。同样,在剧场看演出的观众也都不是很多,但瑞典人所表现出的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及对东方艺术的理解,却令我们惊讶、让我们感动、使我们自豪。每当音乐会结束,热情的观众往往站在座位前长时间的鼓掌,久久不肯离去,我们只能频频地鞠躬、谢幕、返场。有的观众还走上舞台摸摸乐器、看看乐谱,好奇地问这问那。不少观众还请演员同他们一起合影或签名留念。有的则希望得到我们演奏录制的音带,不少地区的文化组织在演出结束后特为我们举办鸡尾酒会。一方面庆贺演出成功,另一方面进行艺术交流与沟通。

        吴玉霞:中国音乐的魅力

        充满活力的音乐家小组

        吴玉霞:中国音乐的魅力

        快乐的氛围

        吴玉霞:中国音乐的魅力

        在使馆慰问

   

     尽管时间短暂,来去匆匆,但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却给我们双方都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记得在新斯格特堡(SKINNSKATTEBERG)演出上半场结束,人们都去休息厅交流,当一位观众问起是谁把这几位音乐家请到这里来时,音协主席无不自豪地介绍,这些演员都是由他组织邀请的。当人们对组织者投来赞扬感谢的目光时,音协主席似乎非常得意的认为,音乐会的成功有他一半的功劳。确实,中瑞文化交流能获得成功,这同双方的音乐家协会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的辛劳分不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四位演员非常感谢中国音协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所有幕后工作者。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通过此次瑞典之行,使我再一次体会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韵,然而中国音乐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她不仅使中国人乃至东方人骄傲,也应该让全世界拥有。作为民乐工作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介绍中国音乐,让世界更多的人们了解、喜欢中国音乐。我们坚信:作为积淀了几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民族音乐,是完全可以走向世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