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霞:从“韩流”和“汉风”中展望中韩文化交流之前景

(2009-11-22 00:32:57)
标签:

中韩文化

高层论坛

中央民族乐团

亚洲乐团

回放

    玉霞:从“韩流”和“汉风”中展望中韩文化交流之前景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年来在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令人关注。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文化艺术交流正不断地向纵深拓展。从20094月在韩国汉拿大学孔子学院举行的揭牌仪式可以看到:中韩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中韩两国文艺工作者基于深厚的历史基础和良好的现实环境更应该多交流、多沟通,这不仅能加深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也能促进两国关系的深层发展。

 

       为传播中华文化,我国政府在世界多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为渴望了解、熟悉中国文化的异国朋友,提供了近距离学习的平台,韩国便是其中之一。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亚洲建立的首个文化中心,自建立以来,每年都举办多项活动,吸引了韩国各界人士的参与。

 

      20069月在韩国举行的“感知中国”活动中,我曾为此而深深感动过。无论是中国的传统音乐还是民间手工;无论是中国的太极、书法还是烹饪、茶道;无论是中国的二胡演奏还是民族民间舞蹈,都在吸引无数韩国人走近中国。特别是当年中央民族乐团演出的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包括本人演奏的琵琶协奏曲---《古道随想》,受到当地同行和观众的热情赞赏之情景历历在目。

      

        1993年以来,在中韩民族音乐的交流史上,曾经由中国中央民族乐团、韩国中央国立管弦乐团、日本音乐集团的三国音乐家民间组建的亚洲乐团,在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刘文金先生(中国)、朴范薰先生(韩国)、三木稔先生(日本)的带领下,分别在韩国首尔、日本东京和中国北京等地举行过多场音乐会,其场面可谓轰轰烈烈。十几年来,尽管演奏家们不断地更新轮换,但亚洲乐团始终禀承“具东方符号和东方特色”的品牌理念,在艺术家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积累了一定数量而且具有东方神韵的优秀音乐作品。象乐团首演作品---白大雄先生的《南道阿里郎》不仅属于亚洲乐团,在中国中央民族乐团及其他兄弟院团的音乐会中经常也能听到。作品问世不久,即编配为适合中国民族管弦乐编制的大型管弦乐作品,在中国及世界多个艺术舞台演出中,普遍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此外,在中国民乐的普及活动中,也被选入了大、中、小学生民族乐团艺术展演和参赛选曲。

 

       中、韩、日三国民族乐器同根、同源,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特性的音乐语汇,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乐器及其音色、演奏习惯、音律、节奏、表现技法等不同,但经过磨合相互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排练现场,到处能感受和蔓延的是一种精神、友好和艺术灵感,并产生悠长的回味。。。。。。亚洲乐团的组建,不是单纯地将中、韩、日三国的音乐家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组合在一起,其宗旨是通过深层次的艺术交流,达到继承和促进亚洲民族音乐相互间的繁荣和发展,弘扬跨越国界的亚洲民族艺术,同时将具有东方色彩的民族音乐,通过特有的方式展现,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情和保护。

      

       1996年,我以独奏家的身份参加了KBS举办的中、韩、日音乐家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演出反响强烈,很多韩国观众,是通过亚洲乐团音乐会逐渐熟悉了解中国、日本民族乐器及认识音乐家的。1997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与韩国国立管弦乐团再度携手联合演出,共同演绎各具特色的中韩代表性优秀作品,为中韩文化交流增添了浓重的一笔。等等、等等,这些具有实质性的艺术交流活动,虽然语言不同,但音乐家们无须更多的言语,彼此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学习不受任何障碍,在我的艺术经历中亦曾留下过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

 

        近年,中国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反复播放着数十部韩剧很吸引中国人,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和女性朋友,本人也是韩剧的热情追捧者。从多部电视剧中观察和了解了韩国人民的生活理念以及精神风貌,特别是剧中对一些生活场景和民间习俗的细致描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说《大长今》刮起了“韩流”,那么《看了又看》、《浪漫满屋》、《可爱的你》等多部连续剧让更多的中国人在熟悉和了解韩国的人文和风土之外,了解当代韩国人的精神追求。

 

        我从报道中了解到,“在中国出现‘韩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在韩国也较为流行,这种现象被称作‘汉风’。在我接触的韩国朋友中,他们学习中文和学习中国乐器的热情很高,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独具魅力、耐人寻味。尽管全面、深入了解其中之道需要过程和氛围,但我相信:只要有平台、有途径,一定能产生共鸣。我本人是从事中国弹拨乐器琵琶演奏艺术的职业音乐家,在多年的学习、研究、教学中,收获很多,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心得。也很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为推动中韩文化交流做实事。

 

         琵琶是中国最具魅力的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她的名字是因她的演奏手法而命名:“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琵琶音色独特,高音清脆明亮、低音浑厚含蓄,表现力及其丰富,既能演奏热情激昂的壮丽篇章,又能表达诗情画意的优美情致。流传中的经典作品和现代创作的优秀作品都优越于其他乐器。近二、三十年来,琵琶艺术发展很快,无论是人才还是教学,都有突飞猛进之气势。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艺术人才,也包含了一定数量的海外留学生。

 

      作为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首尔,前景广阔。除两国政府积极推动,民间群众热情参与很是重要。真正能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式的文化交流关系,使两国文化交流计划实施顺利执行,是需要有远景目标和战略眼光的。本人认为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两国艺术家迫切需要的是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与沟通,同时更需要通畅的文化交流渠道。为增进中韩两国人民间的了解、推动中韩友好关系和文化发展,推动可以在两国人民间长期共享相互文化的、实质性的交流,我们都将为此努力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最后,为大家演奏一首中国优秀的琵琶曲《龙船》,此曲表现江南民间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的热烈欢腾场面。乐曲结构类似民间的吹打乐,琵琶模拟锣鼓声、器乐声、歌唱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按民间习惯,乐曲有几段,就象征着有几条船。其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色彩和江南民间音乐风格。乐曲突出“你追我赶”中的“情”、“趣”、“赛”。

                                                                           玉霞:从“韩流”和“汉风”中展望中韩文化交流之前景

       

                                      谢谢大家!

 

                                                   2009.05中韩文化艺术高层论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