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标签:
古典情感赏析意境冥眸 |
分类: 3--教学设计--诗词曲 |
课外古诗词背诵七年级上(三)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五言律诗;写景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他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一生仕途官宦很不得志,后辞官归隐,常游览名胜自娱。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停顿,流畅朗读: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此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题破山寺后排院》中的“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 为它好在哪里?“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悦”“空”该如何理解? “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的位置及环境,弯弯曲曲的小路将人们引向一个幽静的去处,那就是在繁花簇拥中,高木掩映下的禅房。诗句的妙处在于“曲”“幽”“深”三字的程度都是不确定的,它们只是点出了景物的主要特点,而小路究竟是弯曲成什么样子,后禅院幽静到何种程度,深僻成何种境界,则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答案了。诗句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的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人这个加入了自己想像成分的境地,使原来的“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的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的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和谐的一体。因为一个心存杂念的人是不配进入这种画面的。诗句既给人美妙的想像、愉悦的感受,又给人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悦”与“空”都是使动用法, 应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否则整句诗歌的意义将无法把握。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景中含情,委婉含蓄,语言朴素自然,构思造诣优美。
译文:清晨走进古老的禅寺,朝阳初升,照着高高的山林。小径弯弯曲曲,通向幽静的深处,禅房隐藏在茂密的花木丛中。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此时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悄然寂静,只能听到回荡于山林的钟磬声。
鉴赏: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笔调古朴,描写省净,艺术上相当完整,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精神上极为纯净怡悦。此刻此景此情,诗人仿佛领悟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摆脱尘世一切烦恼,象鸟儿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似是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
这是一首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意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象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二、考题: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誉为千古名联。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写景的句子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写花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以
6、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诗句)
7、《题破山寺后禅院》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的诗句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