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与司马南——究竟谁会说话?

(2022-06-30 13:49:17)

最近,司马南在视频里谈到了莫言:他专门拈出莫言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文学作品并非唱赞歌的那句话,并反问了一系列——为什么不唱赞歌?我们难道不可以歌颂友谊,歌颂母亲....

这视频立即收获了几万个赞,播放率高达四五百万....显然,面对当今的自媒体,作为传统作家的莫言,与司马南相比,就薄弱许多:视频上,司马南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不像莫言在发言中,一字一句皆经过斟酌,平心静气....就司马南粉丝来看,估计喜欢听的远远多于喜欢读的,听,一个最大的弊病(或优势)就是,一划而过,难得在字列行间中留下记忆、思考与深邃。

不错,莫言在讲话中谈到唱赞歌,但那是针对自己的作品而言。纵观莫言的作品,苦涩、艰难的居多,但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显然司马南在视频里,偷换了概念——他将莫言的特指,作了抛砖引玉的开头,添加了无尽的外延,最后落实到对某某理论的坚决拥护上。(我专门搜索来听完了的)。

不错,司马南秉承自媒体东风,有着较大的网络影响力,与之相比,一个字一个字写的莫言就真的成了莫言——这也是面对互联网,传统作家的尴尬。

其实,莫言的作品并非没有赞歌,只是他的赞歌被压抑在现实的逼仄里,显得暗哑:小时候的饥饿,他详细写过亲情,每次吃饭都要哭,觉得奶奶偏心,把姐姐的那块饼抢过来,又发现比自己的要小,又还回去.....他歌颂了母亲的伟大,为了一家人的吃,去捡麦穗.....在他的《丰乳肥臀》中,文字充盈着对女性命运的哀怜——姐姐们的机遇、母亲的磨难....使得他的笔很是慈悲,尤其是母亲练就绝技,想尽所能为最小的姐姐、双目失明的上官盼弟弄来吃的....莫言的赞歌隐藏在大风云之下,厚重、深沉、让人泪目.....只是在阅读中,在那些微小细节里,悲怆的强音占据风头,你需要用心去细细找寻。

而司马南的直播,将赞歌理解得肤浅狭隘:那就是赤裸裸的高唱,他难得看到,批判中的赞美,人性自身的美好与现实对它的扭曲.....在无奈屈辱中,依然凸显的熠熠生辉。

莫言遵循着对写作的信仰,他知道自己迎合不了某些人的胃口,所以,他在获得文学奖之后,很是低调——他悄无声息地去领奖,又悄无声息地回来!配合他的低调的,当然是我们的主流媒体的普遍沉默,不过有一点在这个民族是永远无法低调的,那就是汹涌澎湃的口水——

“丢人现眼啊,为什么要将这段生活公之于众?这不是自揭家丑吗?”

所以,当司马南及时捕捉这种心里时,几百万的点击率自然就应运而生。

我喜欢阅读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因为它展示的东西尽管匪夷所思,却留下深刻与思考: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翻阅一个家族的历史;伊利内克的《钢琴教师》,将人性的压抑、扭曲甚至变态幻化成唯美的音乐,却越唯美越惨烈......痛苦的、撕裂的、往往又是最直击人心的!一如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永远碾压他的四大喜剧:崇高之美无需解释、骨瘦嶙峋,但它的高贵在于,让人深深难忘——这也是作品的魂!

按照司马南的说法,莫言可以写我们的改革开放,写我们的先进技术,写我们大国的崛起.....司马南说的没错,纵观整个大国的文学,写这类的作家比比皆是,只是能从最嶙峋坎坷的路上,一路走来,那些触目惊心的风景,皆成为历史的沉疴,因为这段路,我们彼此懂得,彼此成熟——一个国家也如此——不是吗?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单位上的两个女孩子:

一个很漂亮,另一个则很丑。但奇怪的是,单位上的小伙子们总喜欢打趣这个漂亮的姑娘——

“我说,你最好穿裙子吧,这裤子让你的腰显得好长哟”;

“哎呀,今天没有擦粉啊?看你脸上的雀斑多得”.....

漂亮姑娘听着,依然嘻嘻哈哈地调侃回去;但是面对那丑的姑娘,小伙子们却说话格外小心,不敢在她面前说诸如肥胖、穿衣不好看、腿粗腰壮等等词语,因为丑女非常敏感,而美女,却有深入骨髓的自信!

希望我们都能做那样的美女——越美,越需要完善与批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