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财经时评 |
降准也会不期而至
据央行公告,25日央行将仅开展50亿正回购,继续较上周缩量5成,不仅创下了本轮14天正回购重启来的“地量”,也创下了各期限正回购操作量约一年半以来的新低。而对于市场备受关心的中标利率,也下降了20个基点至3.20%。量缩价减,显示出央行宽松政策延续,进一步呵护月末资金面的意图。
我在上周末文中写道:中国官方发布的M2反应的并不是中国的货币现实。因为M2虽然达到120万亿,但相当一大部分(30%以上)是官僚与黑金产业链把持的“死资金”!所谓“死资金”,是因为那些钱根本就不会在常规市场流通!它们不在银行、也不在市场,在哪儿呢?在地下室、在保险箱、在高利贷、在秘密渠道“已经转移或正在转移”的海外账户…
因此,我们看到高层常喊“市场不缺钱”,而市场是真缺钱——企业嗷嗷待哺但正常渠道搞不到资金,只有找“高利贷”;货币流通市场实际上十分饥渴、购买力也十分疲软!
上周末央行宣布存款利率降低0.25%,但周一数据显示,16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并未下降!为什么?因为银行也缺钱,为了吸引存款,哪家敢于降息?因此,解决市场货币饥渴,光是降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降息是降低货币使用价格,而降准才是提高货币量的供应。
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分为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两套标准,大型金融机构执行的是20%的存准率,中小金融机构则为16.5%。
我们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例,简要回顾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历史——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还位于6%的低位。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存款准备金率也稳步上调,直到2008年6月,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初现端倪,但中国政府仍在致力于应对经济过热,在6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沿海地区出现农民工返乡潮,中国人民银行在9月开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危机期间,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两个百分点,至2009年12月末的15.5%。2010年开始,受4万亿投资政策和天量货币投放的刺激,央行为了防止崩盘,存款准备金率再度进入上行通道,一度上调至2011年底的21.5%。中国最近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是上一届政府于2012年5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虽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但西方国家目前大多都不再采用,更多的是运用存款保险来化解存贷风险。就算尚在采用的国家,目前存款准备金率最高也在10%以下。
新一届班子以来,中国官方对经济形势的表述为“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新一届政府创新使用“底线思维、区间管理”的宏观调控新思路。在宏观调控的操作上,慎用大规模的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手段上慎用扩张手段,而是使用一些局部的、结构性的“微刺激”。这些“蛋定”策略在宏观经济实际运行中表现如何?2014年中国前三季度GDP虽然勉强达到7.4%,但从PPI与
PMI数据看,工业活动相当低迷……
11月20日,中国11月份汇丰制造业PMI预览值由前值50.4%回落至50.0%,此次回落也创下了近半年以来的新低,这显示宏观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境况不佳。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11月21日晚,中国央行宣布降息!但降息是远远不够的,降准也会像降息一样不期而至!个人预判:中国最迟会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降准。
作者简介:周本泉,独立经济学家、社会学者。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是金融、地产、大家居等领域实力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