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北大副教授中国校花避孕套使用量江苏第一美剧西游记 |
分类: 校园评说 |
十二岁“小情侣”相约开房咋办?
沈阳晚报(11月21日讯):一名六年级的男生拉着女同学前往旅店开房,因为没有身份证,被工作人员发现并汇报给老板。老板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民警将两个孩子的家长喊来,让他们将自己的孩子带回了家。
见此新闻,笔者着实替小情侣的家长们捏了一把汗,万幸的是事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令人心有余悸的是,尽管我们并不清楚两个小孩相约开房究竟想要干什么,也宁愿相信小男孩只是单纯地为了照顾小女孩才去开房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便可以放松必要的警惕性。实事求是地说,现如今未成年人早恋已经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比如,在小学里,经常会有男生说谁是谁的对象,谁跟谁好,更有甚者,还有男生因为同时喜欢一个女生而发生争风吃醋的事儿。
诚然,我们经常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或听到诸如某某00后小娃热情舌吻以及某某小学生怀孕之类的消息,但因为大多数事件跟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人们往往是一番唏嘘后一笑了之而已。其实,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少男少女们的营养状况也随之变得普遍良好起来,他们不仅身体发育加快,而且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过早地产生了与异性接触的强烈要求。另外,当今社会上也存在不少的歪风邪气,明黄和暗黄的色情元素充斥到各个角落和各个领域,这极易为缺乏辨别力和自控力的少男少女们所效仿。
毋庸讳言,未成年人早恋现象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人们与其视其为洪水猛兽,不如及早地宏观调控,将这些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只不过,这里的宏观调控应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合力的一种措施,若缺少了其中任何的一个要素或者三者协调不力,它都将是无稽之谈、于事无补。因为,未成年人早恋可以是内在情感的缺失,也可以是未成年人对家长教育模式不满的一种无声的反抗,还可以是中了社会的“毒”;而学校则被寄予了“治病救人”和造就人才的厚望。
不容否认的是,对于未成年人早恋的现象,许多家长并不能理性对待和处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通常是谈恋色变、谈性色变。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由于自身的认识水平有限和思想觉悟不高,以至于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孩子与异性的正常交往。一旦出现了苗头,便自以为是地予以粗暴的镇压,又或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结果却适得其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甚至会促使孩子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对抗和报复。
然而,目前的一些现实状况却令人极为担忧。在快节奏和消费水平日益上涨的情况下,人们首要的任务是谋生计,这就引发诸多的后遗症,比如留守儿童和父母无暇教育孩子等问题;而在商品经济大潮影响和冲击下的学校,教育也变得没有那么纯粹了,广大的人民教师对物质利益的渴望和追求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水涨船高,与之相反的是,教师们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却日渐降低。更重要的是,当今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大染缸,浸润其中的孩子们难免要被染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性早熟和性模仿便是其中之一。
因此,对于未成人的早恋问题,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要学些关于孩子们性心理和性生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遇事不慌,才能及时并正确地处理未成年人早恋问题。一方面,早恋易疏不易堵。家长和老师们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时,千万不要乱给孩子扣早恋的“帽子”、乱贴早恋的“标签”,而是要多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早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当然,在此之前,家长和老师们就应防患于未然,比如家长应适时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既然孩子是家长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多投入精力和时间是完全应该而且必须的,否则孩子没有一个好的未来,那么家长和祖国的未来又将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