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1月13日电):一条“借孤儿应付上级检查”的微博,让人们把目光从兰考“袁厉害事件”转向广东省揭阳市。记者调查发现,“借孤儿”的荒诞源头,是当地一所政府福利院1995年已建成主体大楼却被挪作他用沦为“空壳”,导致当地115个孤儿一直散落在寺庙和居民个人家庭里。

近来“福利院”成为国人吐槽的重点对象,先是河南兰考一场火灾引出当地居然没有福利院的痛楚,现在则是一条微博曝露出揭阳福利院“空壳”以致不得不借孤以应付检查的无奈。尽管这些仍然只是个例,但如果我们一定要查个明白、探个究竟的话,也许我们将难以承受事实的打击。毋庸讳言,在当下的中国,有时候我们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许我们还可以活得更自由、更自在些。
在当前的世界形势下,几乎每个国家都会将福利制度纳入政府基本的民生态度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中,但西方许多国家早已叫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震撼人心的口号和理念。而我们呢?尽管多年来也一直强调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但笔者有十足的理由相信:我们的执政者绝无可能高声喊出这句口号,更不用说将之付诸行动了。
言归正传,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下揭阳该起福利院“空壳”和“借孤”的事件吧。也许大家要问:当地一座寺庙无奈收养了这么多弃儿,主管部门在做什么?据了解,榕城区民政部门1995年就以建一所专门用于接收孤寡老人和孤儿的福利院的名义建成了一栋大楼。但实际上,这个五层大楼的所谓“福利院”已被用于殡葬服务队、婚姻登记处等民政部门办公用房和残联康复中心。首层甚至被用作职工宿舍,有的人家正在装修。
新闻曝光后,当地一些官员猴急地出来打圆场了,说是“资金短缺”后续工程跟不上。在榕城区民政局不久前起草的设立儿童福利部的方案中,准备装修改造、建成60个床位的福利院,预算是100万元。但据调查获悉,榕城区2012年一般财政预算支出达到了8.74亿元。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到底是缺钱还是缺乏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担当?寺庙负责人释耀概也感慨,过去17年得到的关注,都没有这两天多。“出了事,有了任务,就急急忙忙来应付,所谓临时抱佛脚,不外如是。”
在此,我们不妨这样总结一下:在现时的社会里,钱能解决的都不是问题,问题往往是没钱。因为钱或者物质利益的问题,一些官员可以公然漠视甚至违反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可以肆意践踏民众的意愿和性命;而事实上,人的物欲是永远没有止境的。由此,笔者对于这一次福利院“空壳”和“借孤”的事件得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民众普遍良善,具有超强的容忍度。鸦片战争后,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在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的老百姓普遍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良善心理,而且对反感的事物具有超强的容忍度。以本案为例,当地民众谁都心知肚明,政府建起的福利院接纳的“孤儿”都是当地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但谁都没有去捅破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如果不是因为天生的良善和超强的容忍度,谁又能够对此熟视无睹,谁又能够对此忍气吞声?当然这个说法不仅仅在此例上得以体现,在更多甚至更疯狂的是事件上都是如此,笔者不加赘述罢了。
二、民众普遍缺乏一种维权意识。上面笔者说了目前我国民众的一大优点,但其实这也是一个缺点。这个优点让民众容忍度达到最高的同时,也让大家的底线降到了最低。于是,见怪不怪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些民众还会阻止别人去实施正义的行为。笔者相信当地民众都清楚福利院建的用途,但他们谁都没有对此有过一言半语,这不能说是仅因为道德良知和容忍度的问题,更多的还在于他们维权意识的极度淡薄。而这,也是当前国人的一大通病。
三、国人热衷于公务员的奥秘就在于其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父母”。近些年来,公务员国考的热度不惟不减,反而日渐高升,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更有必要采取措施给其降降温。2011年网络上曾流行这样的一个段子:“人生境界:拿沙特的工资,住英国房子,用瑞典手机,带瑞士手表,娶韩国女人,包日本二奶,做泰国按摩,开德国轿车,坐美国飞机,喝法国红酒,吃澳洲海鲜,抽古巴雪茄,穿意大利皮鞋,玩西班牙女郎,看奥地利歌剧,买俄罗斯别墅,雇菲律宾女佣,配以色列保镖,洗土耳其桑拿,当中国当公务员。只要做到最后一点,前面皆可实现。”尽管这里面有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笔者弱弱地问一句:当今中国多如牛毛的公务员里,有几人是真心想当人民的“公仆”?又有多少人一心想着要做人民的“父母”?
文:付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