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驳陈老宇《是谁杀死了杨元元?》
(2009-12-14 23:38:00)
标签:
陈老宇杨元元马云俞敏洪中国教育制度 |
分类: 校园评说 |
刚刚在新浪博客首页上看到了陈老宇的这篇博文,不知其何许人也,但从博文来看,应该算是当今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之一吧,否则其何以敢将徐小平、俞敏洪、马云之类的角色称之为东东呢?如果不是,那便是一个妄自尊大者,不足一提之小人物。其宣称此文是为纪念死者杨元元,而内容却文不对题,对死者有大不敬之嫌。笔者引其原文并批驳如下。
陈老宇在博文中指出:“中国教育制度培育出来的孩子有四类:第一类,高分低能;第二类,高分高能;第三类,低分高能;第四类,低分低能”,其意在批判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之弊端,本无可厚非,很多有识之士也早有此看法,然其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一人一言所能变化之!陈老宇明于此理,却暗于彼道,甚而将杨元元之死归罪于她自己的“高分低能”和当前的教育体制,却忽视了当今社会 “人文关怀”的缺失与构建和谐社会口号下的不和谐!或许这个因素才是真正的元凶!
陈老宇:第一类:高分低能。这是中国教育制度最正常的培养结果,因为,这种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自我循环、自娱自乐。但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这类孩子或早或晚总能明白个中奥秘,大多还都能摆脱出来,在离开学校后的社会生活中练就出自己的真本领。真正摆脱不出来的,是极少极少数。看来,杨元元是其中突出的代表。她的不幸在于,一方面,她特别虔诚地相信这种教育制度,寄希望于这种教育制度;另一方面,各种不利条件又正好统统都集中到了她身上。她家境贫寒,家里不能给她生活支撑,反而需要她的生活支撑。而她又偏偏特别擅长考试,擅长拿高分。她始终不能跳出的最大误区就是,她以为考试高分就是一切。其实考试高分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屁。等她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来不及了,她剩下的就只有绝望。
笔者:陈老宇明显地把杨元元看成是一个“高分低能”者,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是很不客观的一种评价。何谓高分,是不言而喻的;但“低能”通常是指那些没有生存能力或者生存能力很弱的人,而杨元元绝非“低能”者,她不仅能生活自理,还能照顾好她的母亲,只是她所在的学校和这个社会给了她太多的失望和挫折,她才会选择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牺牲自己、警喻世人!若非如此,岂不是高分低能者都要自杀,又怎么只有她一人为之呢?因此,陈老宇虽批评了当前的教育体制之弊端,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不似在纪念亡者,倒像在谴责,甚为笔者所不取!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不想好好珍惜,谁又会轻言放弃呢?如果不是失望到了极点,痛苦到了万分的地步,杨元元又怎狠心抛下自己相依为命、极需照顾的母亲而走上一条不归路?陈老宇一句“高分低能”便想抹去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归责于死者本人,实是其以偏概全、缺乏人文精神的体现!“死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但愿元元能在天堂里寻找到快乐和幸福!
陈老宇:第二类:高分高能。这一类孩子从小也考试、也高分,装成五分加绵羊的样子。但是,他们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只是糊弄校长学校家长老师的障眼法,只是为让自己有个不受干扰的宁静环境的保护伞。其实他们根本不把那些考试和分数当回事,在下面天天悄悄地偷着练自己打天下的杂学和绝活。我想徐小平、俞敏洪、马云……就是这一类东东。这种教育制度想骗他们?没门儿!反到是他们把这种教育制度骗得一楞一楞的。他们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叛逆的卧底者、潜伏者。陈老宇自豪地想,自己恐怕勉强也可算这支特工部队的成员。尽管当年上的是二流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但在班上考试永远数一数二,上课却全部做小动作,从不好好念书,还真通过干私活练出了后来职场上非常有用的小本事。
笔者:这个观点无非是想吹嘘一下自己以及徐小平、俞敏洪、马云式的人物吧?一个人的成功,除了真才实学外,还得有适当的机遇,而且机遇更加的重要,否则即使才如李太白也终将“怀才不遇”,抱憾终生,饮恨黄泉。殊不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由此可见,才并非第一位,关键在于机遇,在于社会环境。陈老宇也许成功了,却在抨击当前的教育体制,要给后人灌输一种“不好好念书”,也能考第一、也能功成名就的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这也是笔者要强烈批驳的!一个人的成功模式,并不能强加到所有人的身上,也不是任谁都能按照这种模式取得成功。显然,陈老宇的观点是偏颇而过激的,它只会引发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混乱,是不可取的!
陈老宇:第三类:低分高能。这也是中国教育制度下的正常产出。单纯真性率直的孩子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没有狡猾到象徐小平、俞敏洪、马云那样,潜伏着准备叛乱。他们直接和这种前现代、反人性的教育制度正面冲突,并被打成“差生”。他们干脆不好好学习,不好好考试,不求拿高分,不想上大学。这样的孩子也很幸福,也很有生存能力。他们中间当到象俞敏洪马云那样大、或者比俞敏洪马云还要大的老板者,大有人在。陈老宇都认识好几个。
笔者:这个观点同样不适合现在的形势了,不可否认,的确存在一些“低分高能”者,这个比例却很小,在中国现有的小、中、大学生中,一万个里面有一、两个高能者就很好了,因此,陈老宇也只是说认识几个这样的人,却不肯或是不敢说认识很多个,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更清楚!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而其普遍性是最主要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变为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所谓的低分高能者,那中国必将大乱,将会有更多的人陷入迷惘和歧途中!当然,有特殊才能的几个人可以任其自由发展,但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还得循规蹈矩地生存和发展着,国家和政府的职责就是为这些众多的提供一个平稳而踏实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
陈老宇:第四类:低分低能。任何社会、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人群中都会有些真正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弱者。但低分低能,不见得生活能力就差,生活就不幸福。幸福是世界上最相对的东东。呵呵,我看那些真的不会念书学习、接受能力差的孩子也生活得很好。唉,如果杨元元从小考试成绩没那么好,只考上个技校职高,至少现在也早上班嫁人、生儿育女、高高兴兴过小日子了。谁听说过技校生自绝自杀?早婚早恋打架斗殴有的是(都是生活能力强的表现),就是没自杀的。对不对?
笔者:看到此观点,我很好奇陈老宇究竟是何方神圣?俞敏洪、马云这些人,我是知道的,但其能够视他们为东东,应是不凡之人吧?令人疑惑的是,其字里行间却无不显示着庸俗和无知。在当今中国要想找一份好点的工作,没有文凭是行不通的,据说现在有些企业招收一般的员工都要求是本科生了。通俗点,就是当前教育体制再不好,起码,它维持着当前社会的安定稳定,给大众提供了一个生存生活的平台。陈老宇却十分武断地说:“谁听说过技校生自绝自杀?早婚早恋打架斗殴有的是(都是生活能力强的表现),就是没有自杀的。对不对?”对此说法,笔者实不愿相信竟出于自诩为俞敏洪、马云式的人物之口,不知其是想提倡此种低分低能者,还是想讥刺杨元元不够低能?笔者于此甚为不齿!
文: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