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一种新兴诗体
(2010-03-05 10:42:00)
标签:
文学诗词杂谈 |
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以后有一个文学高峰,它继承了诗歌与音乐相结合的传统,是一种和乐的新的诗体形式。
我国的诗歌是伴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一个与音乐相结合的范例。《诗经》中的风、雅、颂就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划分,“诗三百,孔子皆歌弦之”,所以有时又将《诗经》称为《乐经》。《诗经》以后另一部诗歌总集《乐府诗集》更是进一步把“乐”和“诗”结合起来,诗和乐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加明显。另外,兴起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楚辞》也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以楚声”,即说明它是依据楚地音乐来歌唱的。人们之所以在“诗”这种文体之下缀以“歌”字,大抵就是看到了“诗”与“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但是词与诗在与音乐的结合方式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诗歌是一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指物赋题”的文体形式,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人们借助诗歌不仅能够展现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且可以用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正所谓“诗言志”是也!正是诗歌的这种功能,所以诗人们不可能在作诗之时费大量的心思去考虑这样或那样唱起来会不会更谐美的问题,他们所做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的更加彻底。因此,诗人们往往是边作诗边歌唱,歌终诗毕,或者是诗人们先写出,后有人来歌唱。正像曹操那样“横槊赋诗”,总人击节以和之,他们所击之节虽有规律,但应是以前所没有。
而词与诗正好相反,它是先有曲后有词的。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起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燕乐是由南北朝分裂时期,西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融合加快,伴随着民族融合加快的趋势,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汉乐相结合的产物。燕乐中少数民族音乐特征表现的比较明显,所以称之为“燕乐”。燕乐之始是没有乐词的,所奏之声主要被之管弦。随着燕乐的流行,人们开始赋之于文字,也就是乐词,随乐演唱。这些乐词也就是早期的词,又叫曲子词。这就是词与诗在音乐上不同的地方,也是诗词分野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词与乐府长短句诗之间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