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栽树

(2017-03-12 09:41:17)
标签:

杂谈

​​

       今天是法定的植树节,有感而发写下栽树的零散记忆。
       人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从小就是在祖辈栽的大槐树下长大的。老宅门前的大槐树不知是那一辈先人栽的,也许是爷爷的爷爷,也许更早一些。硕大的树冠为人们撑起了一把大伞,从春到秋。半个村子的人在树下开老碗会吃饭,生产队在树下召集社员说事,孩子们爬树嬉戏采槐豆煮了吃。
       我家还有一株老皂荚树,在私人拥有土地时的田边。解放后土地归了公,私人的树自然不能在公家的地边长,于是爷爷亲手伐了树,挖了树根。皂荚树为我家增添了一整套家具,大小炕桌至今还用着。形似根雕的树根做了菜墩,也用了几十年。
       爷爷栽的杏树、柿子树、枣树、春树、榆树、桃树,前院堂伯栽的葡萄树,让我的童年有花看,有果吃,可以扳春芽,可以摘槐花,可以捋榆钱,平添了许多幸福。然而,本属私宅的那一块地后来归了公,这些树也都和皂荚树一样消失了。
       说到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免得误会,我家在土改查田定产时被定的家庭成份是中农,不是地主富农。地产是自愿归公而不是没收,所以对于地上的附着物有自由处决权。
       重新在老家栽树是1998年的事。为了修复祖遗的房屋,我在院子栽了法桐、银杏、绒线花、红枫、桂花、樱花、月季、翠竹、六月红。近20年过去,现在也算是满院清香。特别是桂花树在村里不多见,邻居纷纷移栽我家树旁滋生的枝条,居然还都成活了。虽说一年到头回去的次数不多,但对那些树木的牵挂却时时在心。
       现在的全民植树蔚成风气,人们对于树木的热爱也与日俱增。但总觉得这种社会性的参与缺乏私养的那种精心,好比是一盆花,从苗木到开花,养育的过程自觉地就注入了感情。看自己阳台的花,与观赏节日里街头的盆景,其实有着不一样的心情。
       也许是需求造就商机,近年来领养树木成为时尚。领养果树的可以在开花的时候去拍照,在果子成熟的时候去采摘,很受孩子们追捧。
       西安市正在创建森林城市,曲江的万亩森林,浐灞的湿地保护,西咸的空间打造,都在为这座古城装扮着绿色的外衣,丰富着水分的涵养。
       栽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觉,承载着人类从森林中走出的远古记忆。栽树又被引申出栽培人才,百年树人的社会意义,表达了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
       恰是一年春好处,种花栽树正当时。栽下希望,栽下心情,不一定是要求回报,或许只是一份为了对绿色的那一份向往与欣赏。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桃花
后一篇:祭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