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诞生。 1969年中国第一条地铁开通。与世界纪录相差103年。
西安地铁,于2011年9月16日投入运营。与中国纪录相差42年。
地铁,即地下铁道,大多时候专指在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有地面路段)。地铁,意味着现代性,都市性。都市的人们,来来往往,必备的交通工具。如同一趟远行,每日里的出走,到达。封闭空间,地铁里人与人的关系是隔膜,冷漠,双手垂落,低头玩手机、ipad或坠入音乐、电影、纯粹的白日梦。陌生人的聚合地。地上世界的另一个镜像。
西安从建设规划开始就注重在地铁中注入公共文化元素。车站装修、文化墙设计、导向牌制作等,处处体现古城传统文化符号和现代元素的和谐共生。前年9月21日开始运行的“丝绸之路专列”围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形成西安地铁文化特色。“丝绸之路专列”一经亮相备受关注,6节车厢6个系列主题风格,通过车载文化讲述丝绸之路故事与传说,让旅客有发思古之幽情的无限想象。
西安的地铁车站,更是“一站一风景”,仅以二号线为例:北苑站地处唐代皇家园林.文化墙用车轮讲述交通工具的变迁,体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运动公园站地处城市运动公园.文化墙用运动浮雕显示健身和运动意识,动感和活力与运动公园相得益彰!
行政中心站地处西安市行政中心.文化墙用花岗岩和铜材以传统和现代结合"绘"成荷花,展现出水墨效果的"和谐满园".
凤城五路站地处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墙色彩浓郁,将凤凰羽翼以抽象的纹式和当地代表性的工业符号结合突显主题.
图书馆站地处市图书馆.文化墙强调文化和文字,用不同材料的多样组合,展示了中国悠久的诗词文化,碑刻和书法艺术!
大明宫西站地处大名宫西侧.文化墙采用不同材质将古今人物置于同-画面进行时空对话,让人有无尽遐想!
龙首原站地处古代龙首原.文化墙以龙头为中心,配以各种"龙"的书法形态以及传统纹饰并配有龙的诗歌从而传达龙首原的主题!
安远门站地处安远门(北门)外.文化墙以飘舞的旗帜马上的士兵催人的战鼓展示壮观的古代军队,映衬现代的和平安宁!
北大街站地处北大街中段.文化墙和其它站不同,有两幅,<百变>和<尽染秦林>.<百变>是歌颂、弘扬唐风遗韵的文化性题材。高浮雕人物与浅浮雕的唐服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显现了传统和时尚的气息.另-幅烧制的<尽染秦林>.画面让人-看就心生向往!
钟楼站地处钟楼以北,西安地铁的中心坐标!因近易俗社,文化墙名为<大秦腔>,该文化墙有三个部分内容:一为四幅秦腔脸谱,二为鲁迅当年为西安易俗社题写的“古调独弹”四个大字,三为著名秦腔四部戏剧的造型。整面墙造型大方、色彩艳丽,是地铁2号线上最具秦风秦韵的一面文化墙!
永宁门站地处永宁门(南门)外,南门是我市举办重大迎宾礼仪的所在,文化墙以喜迎中外贵宾为主题,在一片花团锦簇彩灯高挑的喜庆场面中喜迎外国使者,全景式大角度再现了大唐盛世的真实画面!
南稍门站临近小雁塔,文化墙融汇"秦岭四宝",让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们笑迎宾客!也让乘客们见识"四宝"!
体育场站地处省体育场.文化墙以古代的运动---马球和蹴鞠为主题,极富唐韵的运动气息映衬了当今日益深入人心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
小寨站地处城南小寨商圈.文化墙为古韵新尚,是传统和时尚的统一,同-画面的簇花和乐女以及现代人物,展现了大唐和现代的繁荣!
会展中心站地处市会展中心电视塔下.文化墙以八水绕长安为主题,寓意我市和国内外的交流融汇发展生生不息!
地铁作为人类活动的新空间,丰富了文学的殿堂。
艾兹拉·庞德的《在巴黎地铁站》是第一篇地铁文学作品。“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成为最早描写地铁生态的文学语言。
俄国格鲁克夫斯基的《地铁2033》,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文学作品,将地铁描写成末日语境下最后避难所:公元2033年,核战爆发,世界笼罩于辐射之下,幸存的人们躲藏于莫斯科的地铁站内,这里似乎成了人类最后的聚集地。
地铁载着诗意前行在穿越的空间。如果说一辆车早已不只是代步的工具,它还代表了一种在路上的状态。那么,地铁就是一种城市交通别样的状态。最大的区别或许在于:地铁更容易引发与地面反差的想象
。在路上,身后路程上的点点足迹,延伸着前面长长的前程。
地铁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地铁是一个商业体在运营。穿越都市历史,感受未来城居,承载人文遗迹,连通古今记忆。
地铁让西安人尊享诗意人生境界的城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