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自媒体人李连源发出微倡议:保护少陵塬上明代十三陵。接着,他又会同记者多次实地采访,呼吁各界支持文物保护与利用。
明代藩王十三陵从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媒体其实一直都在呼吁保护,但一直也没有实质性进展。如果说过去只是没人管,那么现在则有被城市化开发淹没的危险。地铁四号线已经直达王陵腹地,附近的土地已经被征用,有的村庄已拆迁成废墟,而千年的古树和数百年王陵前途未卜。
一、明代王陵对西安意义非凡。
似乎有一种思维定势,一说西安必说十三朝古都,一说故都必说周秦汉唐。无论是博物馆的陈列,还是教科书的叙述,都有意或者无意的忽略了其他朝代。
明代对西安其实很重要。长安改称西安是明代的事;现存的城墙城楼城河,钟楼鼓楼都是明代的建筑。明代的王陵虽然不是皇帝陵,但却是各地藩王陵中等级最高,规模最大,墓群最集中的地面遗存。更重要的是,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明代王陵区已经逐步和明城墙成为一体化的古迹。
二、明代王陵保护利用正当时。
最危险的时候或许也是最有可能出现转机的时候。少陵塬现在面临两大开发区的南进扩张,一是曲江新区,万亩森林已经上了少陵塬的坡地。二是航天基地,原来杜陵乡的村庄和土地上,道路修通,高楼建起,地铁四号线正在修。等到后年地铁通车,二府井村旁建了维修站,大府井、三府井都成了地铁区。荒芜的王陵与新兴的街区如何融为一体真的已成了课题。
因此,如果有开发集团立项建设明代王陵文化主题园区,可做很多项目。单是将散落在民间的大型石人石马收集建一座石刻园,也会气势非凡,游人如织。
三、政府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明代王陵的保护利用到了目前这个节点,就不仅是文物保护部门与开发区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出面规划协调。因为建设一个既有古意又有时尚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部门和企业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曲江,建设了大量的新兴小区,去忽略了原住民的村庄保护,结果是少了人间烟火与生活的方便。航天城的开发也是一样,新建住宅区,新修道路,从名称到内涵,完全抹去了原来千年积累的地名、村名,新起的名称放在全国任何地方都适用,完全没有了地域文化的符号意义。
因此,建议西安市政府或者长安区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统筹研究明代王陵的保护利用,实现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让古城尽可能地多留一些古意,为子孙后代多留下一些民间的记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