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的智慧

标签:
杂谈商业文化拍马屁哲学理智观点微小说 |
分类: 新闻眼 |
“舔”的智慧
文:曦儿
他的名字叫“舔”,“舔”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先给博友送上一则他的小故事。
舔尽显攀龙附凤之能耐,将阿谀奉承牢记在心。可是,领导还是不提拔他。舔真是郁闷!这天,舔在家里大便,发现手纸用完了,于是,舔指挥他家的哈巴狗给他拿纸来,怎知,那狗没有去叼纸,而是伸着舌头就过来了。舔顿悟,心中的太阳重新升起,“哼!我就不相信领导天天都记得带手纸?”
故事讲完了,也许有人会觉得,“舔”是小人,他的这种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的行为,是庸俗的低劣的,不是真材实料的君子所为。这种看法未免有失偏颇。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人性最深层的渴望之一是得到认可,得到赞赏;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也认为,得到肯定和尊重,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既然“被舔”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有需求便有市场,从这个经济学的层面来理解舔(即阿谀奉承)的话,“舔”不但要有动力,还要有功力。也就是说,拍马屁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不要拍到马脚上了。既不要吝啬你的“舔”,也不要过度地使用“舔”。
举个例子,一个人他长得很矮,你却哪壶不开提哪壶,假惺惺地赞叹他挺拔,这样做,你究竟是舔他还是讽刺他呢?
又如臭豆腐不值钱,送人的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欢迎,可是,喜欢的人却连想到它都流口水,如果你能雪中送碳,就是拍到了马屁上。
这种智慧,不但是在商业社会上、职场上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亲人朋友的相处中,也可多加应用,“舔”是增进彼此感情的“良方”。
当然,这一切建立真诚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