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耳屋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行我摄 |
南海,三水,佛山等地原居民稱這種有百年歷史的古老大屋為鍋耳屋。因屋子山墻頭的孤形像中國鐵鍋的鍋耳,這是昔日珠江三角洲一帶典型民居建築。特別是明末清初期間許多出了功名人物的村子,或一向重視人文景觀的氏族都建鍋耳屋來顯示其文化底蘊。三水樂平大旗頭有近百間保持原整的鍋耳古建築,呈現出珠三角典型的農業聚落文化景觀並具有相當高的文物價值。是明末清初流行粵中地區的古建築的代表之作。
蠔殼墻
蚝壳屋纯以蚝壳作材料,粘结之物竟是用含有蚝売灰、石灰、糯米饭、糖、等的混合物舂捣而成,历经百年风雨侵蚀,外墙灰砂尽脱,露出墙体内的蚝壳。明末清初的番禺文士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介语》一章,里面有对蚝的详细描述:“番禺茭塘村多蚝,有山在海滨曰石蛎,甚高大,古时蚝生其上,故名。今掘至二三尺即得蚝壳,多不可穷,居人墙屋率以蚝壳为之。”
鍋耳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