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早恋”是因为家长或者老师给予了过多的关注、被误解,才显得可怕。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正视所谓的“早恋”。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问题出现的原因:
1、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育。从学生自身发育来说,进入青春期以后,第二性征出现,性别特征明显,心理方面也趋于成熟,正所谓瓜熟蒂落,所以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宣泄这种感情的方式。
2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作用。说到底,这个时期的学生,同时有着和大人一样的身体和孩子的心理,感觉自己很成熟,完全可以胜任一份感情,也急于通过所谓的恋爱来证明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孩子。
3、学校环境因素。例如:长期与异性同学交往,慢慢的开始互相欣赏,产生好感;特别是在遭受挫折或者遇到烦恼时,得到倾诉,慢慢开始产生依赖感;别的同学异性关系暧昧,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以有男友或者女友为炫耀的资本。
4、家庭方面。由于父母离异,学生感情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安全感,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亲情冷漠;家长忙于事业,长期对学生的忽视,或者父母对于青春期的一些敏感问题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
5
、社会因素。电影电视中你情我爱卿卿我我的画面被学生模仿。以及受到网络,书籍等不健康信息的影响。
那么如果孩子在异性交往中,开始出现异常的现象,该如何应对呢?
1、沟通,不能捕风捉影,自己就做出猜测,有的家长在买菜回来的路上看到自己的女儿跟某个男生一起回家就硬说是“早恋”。这种误会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你说我们是早恋,我就恋恋给你们看看”。
对一些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来说,这种栽赃,是一种伤害,一种侮辱。
2、接受,如果经过进一步的了解,确认真的是交往过密后,首先要接受这种现状。不论对你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晴空霹雳,一定要让自己接受,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你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啊?我辛辛苦苦把你养活那么大,供你上学,你却不务正业。有些家长甚至以死相逼,要挟孩子结束“孽缘”,于事无补,空给自己、给孩子增添烦恼。
同时也关闭了解决问题的大门,更让孩子感觉到,他们是孤独的一对,没有人能理解他们。
3、正确的引导,就像对待洪水一样,围堵并不能解决问题,而是要正确的疏导,即使学生的感情需要得到满足,又让一对一的关系慢慢疏远。
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把对一个异性的感情引导到更多的异性上来。也可以引导学生吸取交往对象身上优点,互相学习,养成积极进去的性格,不断完善自己。
4、教育,主要是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教育孩子正确的面对感情,敢于担当,同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责任,注意自我保护。例如:不在单独相处时,谈一些敏感话题等。
5、扩大视野范围,引导学生看的更宽、更远,注意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把主要精力放在紧急重要的事情上。把注意点从原来的单一对象,扩大到其他事情,娱乐,活动,学习等。一个理智的人的做法,知道目前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是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个好的未来,才能有能力给对方幸福,才有可能在一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