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一个普通班,学生成绩普遍不好,班级学风很差,是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情。
这个时候有些老师就开始,三令五申,大张旗鼓的改革,结果是,风声大,雨点小。反而被学生改变,最后,浊者还是浊。
也有的老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陪学生一起混到毕业了事。这样做似乎有不负责任之嫌。那么到底该怎么办?
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引入:
1984年的某一天,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工人们,在夹杂着期待与失望的情绪中,见到了那一年中第四位新来的厂长。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已亏损147万元,车间里的木头窗户被职工烧掉取暖,满车间都是臭气熏天的大小便,这个脏烂不堪的工厂成为名副其实的烂摊子。
时任青岛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入主青岛市电冰箱总厂。他是短短一年中被派来的第四位厂长,因为前三位均已负气离开。正当人们要坐观张瑞敏重蹈前任旧路之时,这位初来乍到的新厂长用13条新厂规,让所有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前景。
张瑞敏颁布的第一条厂规是“禁止随地大小便”,这在今天看来啼笑皆非的规定,却揭开了海尔集团的现代企业之路。日后的光荣与梦想,便从这微不足道的起点开始迈步、勇往直前。
不管是否合适,也是一个管理的案例,至少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
第一,不抱怨。第二,着手改变。那么作为一个班主任,该如何开始?
第一、视“卒”如爱子。从爱开始,真诚的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麻烦。先融入,再出手。首先让学生心服。
第二、严肃纪律,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也不可用。为了保证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必须加强纪律,散漫的队伍不会有好的战斗力。集体早操、课间操等室外活动,是严肃纪律的好机会。
关于纪律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1、简单,易记。刘邦入关只需要“约法三章”,子弟兵也只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些学校为了管几个孩子却弄数十甚至上百条放在学生手册里,其实毫无意义。纪律不是挂在墙上装样子的,它应该放在学生的心中,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2、可行性高,特别是纪律中的惩罚措施要可行。不能搞一些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东西。特别是在刚接手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
3、火炉效应,纪律就象火炉一样,无论任何人一旦碰到就会烫手。以保证纪律的威严。
第三、找到重点,在班委等安排上照顾到班级里的带头分子。及时沟通交流。
第四、树立榜样。可以在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开始,树立榜样,对于积极上进者,给与表扬。造成积极上进的班风。
第五、集体荣誉感。可以首先在其他方面如:卫生,课外活动等竞争中慢慢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然后向自尊方面转移。
第六、班级内竞争。班级集体内的小集体,不宜过多,两三个最好,开始在各方面竞争。并及时反馈成绩。
注:简单交流,如有其他意见,欢迎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