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译注——外篇•秋水(二)

(2011-12-15 13:17:50)
标签:

文化

分类: 诸子百家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辞受趣舍:指人的出处进迟等行为。辞,推辞,辞让;趣,进行。)吾终奈何?”河神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该作什么?不该作什么?我之出处进退以何为准则?我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反衍:反复衍化,不是凝固不变,如贵贱之间的反复转化即是。)(海神说:从道来观察,什么贵呀贱呀, 都是说的反复转化过程;)无拘而志,(而:同尔,你。无拘而志:不要用传统成见拘束你的心志。)与大道蹇。(蹇(juǎn):阻隔、险难之意。)(不要用传统成见去束缚你的心志,使其与大道相阻隔。)何少何多,是谓谢施;(谢施:新陈代谢,交互为用之意。意为多由少积成,可以转化为少,少积累而成多,由少变 多,都是不断变化的。)无一而行,(无一而行,不要拘执于一得之见去行。)与道参差。(与道参差:与大道不统一、下一致之意。参差,长短不齐。)(什么少呀多呀,是说的新陈代谢交互为用的过程;不要拘执一得之见去行,而与大道不相一致,)严乎若 国之有君,其无私德;(严乎:庄重威严啊。意为得道者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庄重威严象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私恩相加;)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繇繇(yóu):同悠悠,悠闲自得的样子。社:社稷神。意为得道者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与福佑。)(悠闲自得象受祭的社神一样,对谁都不私加福佑;)泛泛乎其若四方无穷,其无所珍域;(泛泛:水流漫溢的样子,形容无所不在。珍(zhěn)域:边界、界限。)(如同水流漫溢四方没有尽头一样,它是无所不在没有边界的。)兼怀万物,(怀:包容、容纳。)其孰承翼?(承翼:承受庇护。言得道者包容一切,而不使谁特别承受庇护。)(对万物兼容并包,岂有谁承受特殊庇护?)是谓无方。(无方:没有固定方向,也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万物一齐,孰短孰长?(这就是不偏向任何方面。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不恃其成:物之成不足以依赖。因物之死生成毁都处于运动转化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位乎:处于。这句的意思是,言事物时而空虚,时而盈满,不是总处于原来的状态。)(大道是无始无终的,而万物有死有生,但其生成不是固定不变,故不足以依赖。空虚盈满 时时转化,不是总处于原来状态。)年不可举,(年不可举:年岁是不能给予的,言人之寿命有定。举作与。举亦可作存胃讲,理解为岁月不能留存亦通。)时不可止,消息盈虚,(消息盈虚:消亡、生息、盈满、空虚,指万物循环住复、变化日新的不断转化过程。)终则有始。(岁月不能留存,时间不能停止。消亡生息, 盈满空虚,终而复始运转不停。)是所以语大义之方,(大义之方:大道之方向。)论万物之理也。(这就是讲说大道的方向,论述万物的道理。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骤、驰:车马快速奔跑之意,比喻物生息变化之疾速。)(万物之生息,如同奔马般疾速。)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移:推移、运动。)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自化:按自性生息变化。意为什么是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任其自然吧,物自会按自 性生息变化的。)(无一动不在变化,无一时不在推移。什么是 该作的?什么是不该作的?都不要管,万物自会按自性生息变化。)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也?何贵于道:道有何可贵之处呢。)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权:权变。这句意思是,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用道理加以权衡处置,而不执一不通。)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河神说: 既然如此,那道还有何可贵之处呢?海神说:深明大道的人必能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能通达权变,通达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损害自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署弗能害,禽兽弗能贼;(真正获得大道的人,火不能使他热,水不能使他陷溺,严寒酷暑不能使他受损伤,凶禽猛兽不能使他受残害。)非谓其薄之也,(薄之:迫近它、触犯它。)言察平安危,宁于祸福,(察乎安危:对安危能明察。指知其不可免,不可逃,故处之泰然。宁于祸福:至德之人深知祸福穷通变化不定,不执着,而与变化同一,故不管祸福、穷通皆能安处。)谨于去就,(去就:进退去留。)莫之能害也。(不是说至德的人迫近、触犯这些而不受害, 是说他能明察安危,能看透祸福穷通之转化,而下喜不惊处之泰然;能谨慎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就没有什么外物能损害他。)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德在于夭:高尚之德行在于与天性合一。)(因此说:人的天性是在内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塑造影响是在外的,获得大道的人在于顺从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位乎得:处在其所应得的地位上。)蹢而屈申,( 而屈伸: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不是固定不移的。zhizhú),进退不定的 样子。)反要而语极。”反要而语极:返归道之枢要而讲出道之精粹和极致。)(知道天性与人为两方面,以天性为根本,处于其所应得的位置上,或进退或屈伸,随时迁变而不执一,这便是返归大道之枢要而讲出了大道的极致、精粹。
    至“反要而语极”是第六个片断,透过为什么要看重“道”的谈话,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晓事理,就能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曰:“
何谓天?何谓人?河神说:什么是天性?什么是人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海神说:牛马长有四足,就是天性; )落马首,(落马首:给马首带上笼头。落,同络,马笼头。)穿牛鼻,是谓人。(给马带上笼头,给牛穿上鼻绳,就是人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故:造作,指不管物之本性而随意急妄作。如穿牛鼻、络马首虽是人为,却还合乎物之天性;如果穿马鼻、络牛首便是任意妄为了。命:指天理,也就是物性所具自然之理。)无以得殉名,(得:作德,指得道后表现为与自性同一的品德。殉:求。不要牺牲品德去求得好名声。)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反其真,复归人的本性、自性。)(所以说:不要以人力来破坏天性, 不要用造作来破坏物理,不要牺牲德行去谋求好名声,谨守天性不使失去, 就是复归自性、本性。
    
至“是谓反其真”是第七个片断,即河神与海神谈话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把“自化”的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夔怜蚿,蚿冷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kui):传说中一足异兽。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 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撅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此外还有如龙有角人面 猴身等不同说法。怜:羡慕、仰慕之意。蚿(xián),多足虫。)(独脚的夔仰慕多足的蚿,多足的蚿仰慕无足的蛇,无足的蛇仰慕无形的风,无形的风仰慕能看的眼睛,能看的眼睛仰慕能思索的心。)夔谓蚿曰:吾以一足 趻踔而行,(吟绰(chēnchuō):跳着走。)予无如矣!(予无如矣:无知予矣的语序颠倒,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独奈何:将怎么办呢。)(夔对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路,没有象我这样简便了。现在你用万只脚走路,将怎么办呢?)蚿曰:不然。子不见乎唾者乎?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蚿说:不是这样的。你没有看见打喷嚏的人吗?喷出的唾沫大的如水珠,小的如雾气,混杂着落下来,没有办法数得清。)今予动吾天机,(天机:自性所具有的机能。)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的意思为,众足之动受自性所具天然机能支配,我并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动的,如同打 喷嚏时,喷出多少大小不同的水珠完全是本性运动一样。)(现在我运用自性的机能,而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发动的。)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蚿对蛇说:我用众足行路而不及你的无足,是为什么呢?)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易,改变。)吾安用足哉?”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足呢。)(蛇说:天性机能之发动,怎么可以改变呢?我哪里用得着足呢?)蛇谓风曰: 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 有似:有形象显示出来。 )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风吹动时发出的呼呼之声。)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蛇对风说:我运动脊背和肋部而爬行,这是有形可见的; 现在你呼呼地由北海刮起,又呼呼地吹入南海,而好象没有形迹似的,这是为何呢?)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南海也。(风说:是的。我呼呼地从北海刮起而吹入南海。)然而指我则胜我,(指我则胜我:用手指一指我,就能胜过我。 )鳅我亦胜我。(鳅:足踏也。此句意为,风虽能自北海而南海,折木飞屋,但人可以用手指点它,用足践踏它。)(可是,人们用手指来指我,就能胜过我,用足踏我也能胜过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蜚大屋:把大屋子吹得飞上天。蜚,同飞。)唯我能也, 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 。( 这句的意思为,以众多小的不胜来求得大胜。即不求一事一物上的小胜,而求根本的大胜。)(虽然如此,那折断大树、 吹起房屋的,也只有我能作得到。故而在众多小的方面不能取胜却能取得大胜。)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取得大胜,只有圣人才能作得到。

  孔子游于匡,(匡: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睢县西。)宋人围之数匝,(
匝():环绕一周。宋:卫之误。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由卫去陈,路经匡邑。因以前阳虎侵暴过匡邑,孔子长得很象阳虎,又因孔子弟子颜剋也曾与阳虎一起凌犯匡人,此次又恰 好是他为孔子御车,匡入误以为阳虎重来,便出兵把他们包围起来。)而弦歌不惙。(惙《chuò):通辍,止也。弦歌:弦指琴瑟之类乐器,歌为诵诗、唱诗,指孔子和弟子们虽 被包围,仍在行礼作乐,唱诗并以琴瑟等乐器伴奏。)(孔子师徒游经匡邑,卫国军人把他们层层包围起来,孔子和弟子们唱诗奏乐之声并未因此而停下。)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娱:快乐。孔子一行为匡人包围,处境十分危险,孔子不忧惧,反而让弟子唱诗奏乐,子路 不理解,而有此问。)(子路进来见孔子说。为什么先生还这样快乐呢?)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讳穷:忌讳困穷。)而不免,命也;(孔子说:来吧,我讲给你!我忌讳困穷很久了,而摆脱不掉,这是命该如此啊!)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时:机遇,时势,时运之意。)(我渴求通达很久了,而不能得到,这是时运不佳啊!)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穷人,困穷不通达之人。)(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当染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处在维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力他们没有智慧。)时势适然。( 时势适然:时势、时运造成这样的。)夫水行不避蚊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兄虎者,(咒(si):犀牛一类猛兽,独角,青色,体重可达三千斤。 )猎夫之勇也。(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那些在水底通行不躲避蚊龙的人,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的人,是猎人的勇敢。)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烈士:古代泛指有志于功业或重义轻生的人,此指后者。)(闪光的刀剑横在面前,把死看得如生一样平常,是烈士的勇敢。)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俱者,圣人之勇也。( 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知道通达是由于时机,遭逢大危难而不畏惧的,这是圣人的勇敢。)由,处矣!( 处矣:安心吧。指让子路不用担心,顺天安命而已。)吾命有所制矣!”制:分限、限定。孔子意为,我的命运是由上天安排确定的,只须顺时安命就是了,不必担心什么。)无几何,将甲者进,( 将甲者,统帅甲士的长官,将,统帅也,甲,指甲士,即着盔甲之兵士。)(仲由,你安心吧!我的命运是由老天安排定的。没过多久, 统领甲士的长官进来。)辞曰:以为阳虎也,(阳虎:又名阳货,本为鲁国季孙氏家臣。后篡夺鲁国政权,把持大权达三年之久。在鲁定 公六年,他带兵侵略匡邑,与匡人结仇。)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道歉说:以为你们是阳虎一伙,所以把你们包围起来, 现在知道不是,请让我表示致歉而退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