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译注——外篇•天地(五)

(2011-11-23 10:17:08)
标签:

文化

分类: 诸子百家

 门无鬼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师。(门无鬼、赤张满稽:皆为庄子虚拟人名。武王之师:周武王伐纣之军队。)(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看武王伐纣的部队。)赤张满稽曰:不及有虞氏乎;(有虞氏:指舜,不及有虞氏:是说武王以武力相争,不及尧舜德化、禅让好。)故离此患也。离:同罹,遭受也。)(赤张满稽说:周武王还是比不上有虞氏啊!所以天下遭遇这种祸患。)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有虞氏治之邪?(天下均治:天下完全得到治理。)其乱而后治之与?意为又何用有虞氏来治理呢。)(门无鬼说:天下太平无事而后有虞氏才去治理呢,还是天下动乱才去治理呢?
    
赤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计以有虞氏为!(赤张满稽说:天下太平无事是人们的心愿,又为什么还要考虑有虞氏的盛德而推举他为 国君呢!)有虞氏之药疡也,(药疡,疡为头疮。医治头疮。)秃而施髢,(髢(di):假发。)病而求医。(有虞氏替人治疗头疮,毛发脱落而成秃子方才敷设假发,正如有了疾病方才会去求医。)孝子操药以脩慈父,(修,借为羞,进也。)其色燋然,(燋(qiǎo)憔悴的样子。意为忧亲之病至于樵悴,不如养亲使不病更好。)圣人羞之。(孝子操办药物用来调治慈父的疾病,他的面容多么憔悴,而圣人却以这种情况为羞。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盛德的时代,不崇尚贤才,不任使能人;)上如标枝,(标枝:树梢上的细枝,比喻地位虽高却不自以为高,听其自然而已。)民如野鹿;(君居于上位如同树颠高枝无心在上而自然居于高位,百姓却像无知无识的野鹿无所拘束;)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实:诚实不欺,循性而行。)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蠢动:虫类的蠕动,比喻任性而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蠢动以相使,人们按自性无目的活动而彼此相互依存,为对方提供生存条件。)不以为赐。(行为端正却不知道把它看作道义,相互友爱却不知道把它看作仁爱,敦厚老实却不知道把它看作忠诚,办事得当却不知道把它看作信义;无心地活动而又相互支使却不把它看作恩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所以行动之后不会留下痕迹,事成之后不会留传后代。
     
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誉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

     
孝子不谀其亲,(谀():巴结、讨好,下诚实。谄:谄媚。盛:盛德,臣子之盛,臣子中品德最高的。)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尽忠尽孝的极点。)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不肖子:不象父亲那样贤德的儿子,或指不贤之子。对父亲的言行,不分是非善恶,一律恭维顺从,不知正理所在,故为不贤。)(凡是父母所说的便都加以肯定,父母所做的便都加以称赞,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肖之子;)君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臣。(凡是君王所说的就都加以应承,君王所做的就都加以奉迎,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良之臣。)而未知此其必然邪?(此指前面讲的不肖子、不肖臣。)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所谓善而善之,则不谓道谀之人也。(道谀:谄谀,谄媚逢迎之意。)可是人们却不了解,世俗的看法就必定是正确的吗?而世俗人所谓正确的便把它当作是正确的,世俗人所谓好的便把它当作是好的,却不称他们是谄谀之人。)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这句意思为:难道世俗一定比父更威严,比君更尊贵吗?)谓己道人,(道人:谄媚于人。)则勃然作色;(这样,世俗的观念和看法岂不比父母更可崇敬、比君王更可尊崇了吗?说自己是个谗谄的人,定会勃然大怒颜容顿改;)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佛(fu)然、勃然:都是生气发怒的样子。)(说自己是个阿谀的人,也定会忿恨填胸面色剧变。)而终身道人也,终身谀人也,合譬饰辞聚众也,(合譬:汇集各种比喻来阐述事理,使人易于明白。饰辞:修饰润色言辞,使人相信。聚众: 争取民众。)是终始本末不相坐。(坐:连坐治罪之意。这句意思为:谄谀世浴,有滔人谀人之实,而无连坐谄人谀人之罪,是 始终本末不一。)(可是一辈子谗谄的人,一辈子阿谀的人,又只不过看作是用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辞藻以博取众人的欢心,这样,终结和初始、根本和末节全都不能吻合。)垂衣裳,设采色,动容貌,(垂衣裳:上服为衣,下服为裳。垂示上衣下裳。设采色:为服装加上色彩文饰。动容貌: 变动着仪态表情。)以媚一世,而不自谓道谀,与夫人之为徒,(夫人:那些世俗之人,徒,同类。)通是非,而不自谓众人,(不自谓众人:认为目己是出众的,与世俗之人不同。)愚之至也。(穿上华美的衣裳,绣制斑烂的纹彩,打扮艳丽的容貌,讨好献媚于举世之人,却不自认为那就是谗谄与阿谀,跟世俗人为伍,是非观念相通,却又不把自己看作是普通的人,这真是愚昧到了极点。)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大惑者,终身不解;(不解:不觉悟。不灵:不知晓。)大愚者,终身不灵。(最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适:往也。致:达到。)惑者少也;(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到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毕竟要少些;)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三个人中两人迷惑就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占优势。)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祈向:祈求向往。)不可得也。不亦悲乎!(如今天下人全都迷惑不解,我即使祈求导向,也不可能有所帮助。这不令人可悲吗?
     大声不入于里耳,(大声:高雅之音乐。里耳:市井里巷下层人之耳。)折杨皇荂,(折杨、皇华:通俗乐曲名,在下层人中流行并受到欢迎。)则嗑然而笑。(嗑(xia)然:笑声。)(高雅的音乐世俗人不可能欣赏,折杨、皇华之类的民间小曲,世俗人听了都会欣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高言:异于世俗之言。)至言不出,(至言:至道之言。不出:不显也。至道之言无形无名,幽深玄远,暗昧难知,故不显。)俗言胜也。(所以高雅的谈吐不可能留在世俗人的心里,而至理名言也不能从世俗人的口中说出,因为流俗的言谈占了优势。)以二缶钟惑,(以二缶(fòu)钟惑:郭松烹据《小尔雅》记载推断:伍钟皆量器也,缶受四斛,钟受八斛。以二缶钟惑,,谓不辨缶钟二者所受多寡也,持以力量,茫然无所适从矣。此说似较有理。又钟泰《庄子发微》认为:缶钟皆乐器,引承上大声不入于里耳二句言,钟为雅音,击为俗乐?? 缶二而钟一,击足以乱钟。以喻俗言之乱至言,亦言之有据,未知二说孰是。)而所适不得矣。(所适不得,那个是适合的,不能得到。)(让其中两个人迷惑而弄错方向,因而所要去的地方便不可能到达。)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庸:岂,怎么。)如今天下人都大惑不解,我即使寻求导向,怎么可能到达呢!)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释:放弃。推:推究,迷惑已深,难于解说明白,不如放弃而不如推究。)(明知不可能到达却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所以不如弃置一旁不予推究。)不推,谁其比忧!(谁其比优,谁又与你一起优虑呢。比,与。)不去寻根究底,还会跟谁一道忧愁!)厉之人夜半生其子,(厉:丑陋。)遽取火而视之,(遽,急速。)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汲汲然:匆忙急迫的样子。)(丑陋的人半夜里生下孩子,立即拿过火来照看,心情急切地唯恐生下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丑陋。
     
第十三部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

       百年之木,破为牺尊,(破:剖电,牺尊:古代酒器用作祭祀。上面刻有鸟鲁等图案,是祭器中最尊贵的人。有木制 和金属制,现今保存的皆为青铜制。)(百年的大树,伐倒剖开后雕刻成精美的酒器,)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再用青、黄二色彩绘出美丽的花纹,而余下的断木则弃置在山沟里。)比牺尊于沟中之断,(断,断木,指截下不用丢弃沟中之断木。)则美恶有间矣,(间:差别,指牺尊和丢弃沟中的断木相比较,二青在美丑上是有差别的。)其于失性一也。(这句意思为:牺尊与弃木在丧失木之本性上是一样的。)(雕刻成精美酒器的一段木料比起弃置在山沟里的其余木料,美好的命运和悲惨的遭遇之间就有了差别,不过对于失去了原有的本性来说却是一样的。)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均:同也。)(盗跖与曾参、史,行为和道义上存在着差别,然而他们失却人所固有的真性却也是一样的。)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大凡丧失真性有五种情况:一是五种颜色扰乱视觉,使得眼睛看不明晰;)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二是五种乐音扰乱听力,使得耳朵听不真切;)三曰五臭薰鼻,(五臭:五种气味,成玄英以为指膻、薰、香、腥、腐。《礼记·月令》则指膻、焦、香、腥、朽。)困惾中颡;(困惾(zōng)中颡(Sǎng):意为气味上逆,由鼻孔达于额头,伤害头脑。惾,气味上逆也;颗,额也。)(三是五种气味薰扰嗅觉,困扰壅塞鼻腔并且直达额顶;)四曰五味浊口,(五味:酸、辛。甘、苦、咸,浊:污染。使口厉爽;(厉爽:使口腔得病受伤而不能辨别滋味。厉,病也;爽,伤也。)(四是五种滋味秽浊味觉,使得口舌受到严重伤害;)五曰趣舍滑心,(趣舍;取舍也。滑心,滑(gu),乱也。因思虑得失取舍而扰乱本心。使性飞扬。(使性飞扬:使本性轻浮躁动,不得执守。)(五是取舍的欲念迷乱心神,使得心性驰竞不息、轻浮躁动。此五者,皆生之害也。(生;即性也。)(这五种情况,都是生命的祸害。)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离跂:跷起脚跟,比喻用力显示自己,以超出众人。)非吾所谓得也。(可是,杨朱、墨翟竟不停地奋力追求而自以为有所得,不过这却不是我所说的优游自得。)夫得者困,(困:为得失取舍所困扰。)可以为得乎?(得到什么反而为其所困,也可以说是有所得吗?)则鸠鸮之在于笼也,(鸠:班鸠。鸮:属鸠类,其肉可以烤食,称鸮炙。)亦可以为得矣。(那么,斑鸠鸮鸟关于笼中,也可以算是优游自得了。)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柴其内:得失取舍之欲象柴草一样充塞于内,以滞碍扰乱本心。)(况且取舍于声色的欲念像柴草一样堆满内心,)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皮弁(bian):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为大臣上朝时佩戴。鹬(YU)冠:鹬为翠鸟,羽毛很漂亮。鹬冠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帽子。一般认为术士所戴。搢(ji):插于带间。笏(hu):手板。 古时大巨上朝时所持,有事记在上面以备忘,用玉、象牙和木制成。绅:为大带。)(皮帽羽冠、朝板、宽带和长裙捆束于外,)内支盈于柴栅,(支盈:支撑充满。柴栅(shan):用木柴编成之篱笆。此句意为,内心为声色取舍所充塞, 就象为篱笆阻隔一样不能相通。)外重?缴,(?mo)绳索。缴(jiǎo):缠绕。)睆睆然在?缴之中而自以为得,(睆(huǎn)睆然:睁大眼睛。)内心里充满柴草栅栏,外表上被绳索捆了一层又一层,却瞪着大眼在绳索束缚中自以为有所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交臂:背缚双臂。历指:古代刑罚,把手指用木棍夹起来。囊槛:关养猛兽的笼子。)亦可以为得矣。(那么罪犯反绑着双手或者受到挤压五指的酷刑,以及虎豹被关在圈栅、牢笼中,也可以算是优游自得了。
     
最后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都丧失了人的真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