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回归的光伏产业

——访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邓良平
本报记者 田金
近年来,基于欧洲国家逐渐取消对光伏行业的补贴,全球光伏市场逐步由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能源枯竭,光伏又存在着更多机遇。未来,光伏行业的前景将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5/02/02/20150202080212-4300.png
中国成全球最大光伏市场
《城市经济导报》(以下简称《城经报》):2012年起,欧洲包括德国、意大利等国进一步削减光伏补贴,对全球光伏市场需求造成较大影响,那么,在你看来,光伏市场的前景如何?
邓良平:欧洲多国对光伏补贴的削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到了我国光伏相关企业发展,但欧洲并不能完全决定全球发展,亚太地区对光伏的需求弥补了这一空缺。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光伏发电产业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补贴政策扶持。从全球来看,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最好的国家都有完善的补贴政策,以德国为例,德国在2000年就在全球率先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EEG法案),规定了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以高额的补贴政策来吸引大量的投资者。
EPIA预测,2015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将达196GW,光伏市场需求长期趋势依旧看好。
《城经报》:在全球光伏产业逐步理智发展的背景下,目前,中国的光伏市场如何?
邓良平:《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2014》显示,中国已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2013年全球光伏市场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8.7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40.6GW,其中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为12GW,同比增长了232%,接近欧洲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总和。
据此分析,全球光伏市场从以欧洲为核心区域逐步向亚洲转移,中国超越德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同时中国光伏融资额为235.6亿美元,占全球比重的21.1%,相当于整个欧洲的融资额,位居全球首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的全球新能源发展报告中曾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经过一年的发展,这一预测得到了证实。
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从短期迅速扩张转向理性成长,从依靠单一市场走向多元化均衡发展。与以往单纯建设生产线不同的是,各企业多是通过全球并购、生产线技术升级、装备国产化等方式实现战略性产能扩张,而这些企业本身就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具有良好的经营渠道。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光伏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光伏行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成长。
《城经报》:那么,我国对光伏行业有怎样的补贴政策?
邓良平:借鉴欧洲光伏产业发展的经验,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8月推出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并公布了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2014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光伏扶贫工作。2014年下半年开展首批光伏扶贫项目摸底调查,出台相关方案及规划。预计2015年首批光伏扶贫项目名单将确定,第一批扶贫工作将会重点展开。
2014年12月26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举办“光伏扶贫政策研讨会”,业内专家从“造血扶贫”“产业扶贫”“绿色扶贫”三方面解读了光伏扶贫的特点;光伏扶贫能够给贫困户带来长期的、稳定的收益,能够实现精准扶贫;光伏扶贫是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在提高贫困户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光伏扶贫以太阳能发电的方式实现扶贫,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是,地方政府通过“光伏扶贫”,帮助贫困户开发屋顶光伏。“光伏扶贫”不仅可满足贫困家庭自用,还可通过向电网售电获得收益,增加贫困家庭的直接收入。同时,农村地区占我国的大多数,开发农村贫困地区的分布式光伏产业,是对光伏电站和城市分布式光伏的有力补充。“光伏扶贫”开辟了一条新的扶贫渠道,也打破了国内长久以来“输血式”的扶贫模式,由单一的资金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模式,对国家扶贫渠道的探索具有开拓意义。
太阳能发电大势所趋
《城经报》:为什么近年来中国光伏市场会出现大爆发,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邓良平:主要是成本大幅下降及政府政策推动所致。成本方面,多晶硅价格从2008年的每公斤400多美元,大幅下滑至每公斤20美元以下,加之单晶硅行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成本定位下降,组件价格从每瓦4美元大幅下滑至目前的每瓦0.6美元左右,制造环节成本的不断降低,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政策方面,2013年在欧美双反的压力之下,政府开始密集出台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对于地面电站并网难、补贴年限不确定以及补贴拖延等问题出台针对性政策,从而使光伏产业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大大减弱,刺激更多资金积极进入光伏电站领域。在最新公布的2014年全国光伏装机规划中,201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14GW,体现出政策对于发展光伏装机的导向意图。
《城经报》: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有哪些,你能简要分析其优势和劣势吗?
邓良平:目前,太阳能电池主要包括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三种。从制造成本、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三个角度来看,三种太阳能电池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一般为20%左右,最高可达到24%。由于单晶硅一般采用钢化玻璃以及防水树脂进行封装,因此其坚固耐用,使用寿命一般可达25年,最高可达30年。不足之处就是制造成本高,每公斤多晶硅生产出单晶硅片需要多耗约40度电。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约17%左右,低于单晶硅电池的20%,但从制作成本上讲,比单晶硅电池要便宜一些,材料制造简便,节约电耗,总的生产成本较低。除此之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也要比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短。
非晶硅太阳电池与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工艺过程大大简化,硅材料消耗很少,电耗更低,它的主要优点是在弱光条件也能发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偏低,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为10%左右,且不够稳定,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转换效率衰减很快。
《城经报》:在你看来,光伏发电与生态环境是否可以共存协调发展?
邓良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理念,生态环境建设首次被列入其中,可见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工程中没有废气排放,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和生活场所全部采用电采暖设备,因此不会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在水质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生产废水水质简单,可直接排放;少量的生活污水在采取了拟定的措施处理后,基本不会对水环境产生影响;在噪音方面,没有明显噪声源,且环境保护目标距离项目区较远,因此基本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小,且固废成分简单,基本均是生活垃圾,依照环评措施处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生态环境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影响景观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在采取了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光伏企业蓄势待发
《城经报》:据了解,你之前是在四川一家研究所任副所长一职,为什么会放弃稳定的研究所工作,来到民营企业隆基股份?
邓良平:其实是出于对专业的执着以及对隆基的信任。目前,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市场广阔,国家支持的力度也很大,在隆基股份更能与市场接轨,通过自己以及团队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其次,隆基是一个能够干实事的企业,在这里自己也能为光伏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2011年,我们举家从四川来到西安,爱人也一同来到隆基,实事证明,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城经报》:2014年底,继欧洲、美国之后,加拿大政府宣布对中国的光伏组件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一事件对隆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邓良平:“双反”政策并没有对隆基产生过多影响,因为隆基专注于单晶硅棒、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6英寸、6.5英寸、8英寸的单晶硅棒和单晶硅片。而本次“双反”主要是针对晶硅光伏组件,我们属于上游产业,所以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城经报》:据悉,下一步隆基将开展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站的建设,请简要谈谈分布式发电站的趋势以及可操作性。
邓良平: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中对分布式光伏的定义有了扩展,将在地面或利用农业大棚等无电力消费设施建设、以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东北地区66千伏及以下)、单个项目容量不超过2万千瓦且发电量主要在并网点变电台区消纳的光伏电站项目纳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指标管理,执行当地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
我认为,此举将大大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项目业主在这些地区建设分布式发电系统其投资回报率有了稳定保障。从国家对分布式光伏表现出的全力支持的态度来看,屋顶问题、接入问题和贷款问题都将逐步得到解决,2015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将会有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