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重燃信心 沪指站稳2100点
(2014-04-17 10:23:35)
标签:
财经 |
文/张挺
上周沪指终于脱离了2000点一线的胶着带,上冲到了2100点上方,截至上周五收盘,沪指报收于2130点。
市场人士认为,短期投资者可关注蓝筹股的估值修复机会,对于无业绩支撑的题材股短期以回避为主。
关注三大因素
从市场消息来看,三个因素决定市场的后市表现。
一是沪港通落地,相关概念股爆发。
4月10日,在沪港通将正式实施的利好消息刺激下,A股的相关受益股出现一波大幅拉升的局面。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 H股公司股票,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为此,A股市场中具备较高估值优势的一批蓝筹股将受到资金的青睐。而对消息反应最大的为A 、H股价倒挂明显的一些个股,其中,宁沪高速、潍柴动力、鞍钢股份、中信证券等个股领涨。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沪港通能够让内地资金外出、海外资金进入更加方便。从长期来看,此举更为利好蓝筹股,进一步挤压创业板泡沫,而投资额度越大,影响越明显。他指出,外资进入A股一般喜欢稳健投资,也就是更加中意蓝筹股,类似创业板这样起伏大的板块会相对受冷。再加上估值过高,经济形势不佳,创业板未来将继续走下降通道。
德邦证券分析师也认为,目前上证的估值水平正处在历史底部,随着沪港股市直通,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将得以重建。未来大量的低估值优质蓝筹股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量的高估值的中小盘个股容易被资金冷落,创业板正面临强烈的回调风险。
二是3月经济数据公布,市场重燃经济刺激政策预期。
11日公布的3月份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5%。另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0.3%。表明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不大,为短期紧中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二季度有望迎来降低存款准备的货币操作。先前,已经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3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95%,继2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68%之后,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为此,后市市场重燃经济刺激政策的预期,虽然李克强总理表态,不会出台强刺激政策,但也意味着有望出台一些相对温和的刺激政策。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4月11日在其微博中表示,3月CPI涨2.4%符合预期,小幅回升缘自翘尾因素,通胀温和可控对股市影响正面。其实股市回暖的基础已经扎实,在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持下,7年漫漫熊途结束了,首次真实的牛市正式启程。
三是IPO将在5月份按程序重启,届时关注对市场资金的分流压力。
日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新股发行并没有停,只是因为企业集中发年报而自然停止。等到上市公司年报陆续出来,新股发行就会按照程序走了。而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截止日期为4月30日,为此,在5月份中上旬,新股发行将重新启动的概率加大。投资者届时也要关注市场再度面临的一个资金分流压力,和市场炒作风格的一个变化。
创业板警示
不过,上周创业板再次大跌,其确实难再续前期的“牛途”了。那在创业板难续牛缘、主板低估值权重股又频频异动下,后市行情又会如何演绎呢?
广州万隆认为,首先,在IPO重启的关键时点,管理层频频出利好护盘,蓝筹股闻风异动,这一方面为IPO重启保驾护航,另一面则是估值修复带领估值技术上进行超跌反弹,主力可谓是“一石二鸟”;其次,创业板再次出现大跌,且不少个股仍是大幅破位走低的,说明小盘股筹码并不稳定,其里面的资金开始暗流涌动,主力调仓小盘股迹象昭然若揭;最后,近期热点散乱跟持续性都不强,投资者稍不注意便会落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说明主力当前做多底气并不足,同时也说明市场多空分歧较大。
从技术面看,沪指在上周站上年线之后,短期有回踩整固的需要,从成交量来看,沪指继续大幅放量,表明资金在该点位的分歧加大,进场资金和获利回吐资金相互博弈。
另有市场人士表示,短期来看,沪指还处于小时级别的调整趋势,但日线级别的上升趋势未改。短期沪港通效应对A股市场的影响较大,一方面是低估值蓝筹股有望赢得估值修复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业绩表现较差的题材股再度面临资金挤压效应。
为此,投资者在板块布局方面,还是应该从安全角度出发,对于银行、电力、券商等蓝筹股还可以继续持有,对于年报和一季报业绩表现较差的个股,短期要以回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