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旅游 打通“最后一公里”

标签:
财经 |
本报记者 殷高峰 实习生 秦丹
4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60个样本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西安游客满意指数仅为71.17,排名第34位。
这对刚从清明假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加班”节奏中稍作休息的西安来说,确实残酷,似乎不近人情。然而,排名不会因同情而改变。客观积极地看,对这座志在以旅游立市的古都来说,这不仅是警醒,更是鞭策。
旅游业作为现代新兴产业,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作用不言而喻,并且已进入了体力加智力的双核引擎时代。“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西安市的支柱产业,但与西安丰厚独特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产业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提升档次、提升标准,做大做强。”西北大学旅游系主任李树民开门见山地说。
理性地看待,西安旅游,已经很优秀。2013年西安接待海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13亿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24%。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4/14/20140414591123-9300.jpg打通“最后一公里”" />
但是为了游客满意,还要更优秀。
在省内外旅游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西安需要亮剑,亟需突围。面对强大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走好“精品旅游”最后一公里,是西安时下的迫切使命。
与游客“满意”的距离
“西安作为旅游城市,我觉得这些问题不应该发生。”作为一名行业老兵,何明接受采访时有些不解和激动。
那么何明眼中的这些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都是“堵”惹的祸。
“节假日是旅游的一个井喷期。再好的旅游城市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何明说。作为一线从业人员,何明对西安的旅游服务有着切身的认识。
在今年清明假期,依靠经验,何明成功“绕堵”,“但有些却无法绕过去,比如我们去机场接游客,旅游车不能停在二号航站楼,这样从三号航站楼下来的乘客要走差不多半个小时才能上大巴车。游客不抱怨才怪呢。”
在何明看来,他的抱怨不仅在机场有土壤,在市区也有空间。何明经常遭受游客抱怨的还有到钟鼓楼去游玩,“旅游车最近只能停到西华门,下车后游客要走一段不短的路。”
认真分析,何明的经历告诉我们,游客的体验已经超越了传统旅游产业的边界,开始与城市旅游综合环境、基础性公共服务、旅游窗口行业服务等方面息息相关。
“随着收入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国民常态化的生活方式,过去老百姓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就很开心了,可是现在开始追求品质了,对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李树民说
此外,李树民还认为,当地居民文明程度、物价水平、空气质量等各种因素对旅游的影响越来越大。“再好的风景也扛不住雾霾。”
和自身“满意”的差异
今年清明小长假后,还有一条新闻很快成为各大网站、论坛以及人们谈论最热的话题:汉中旅游清明假期的旅游收入排全省第一,比西安还高1亿多!
套用网络流行语,汉中只是一个小城市,西安这样,你让全省人民怎么看?然而,让西安旅游难堪的何止这一件事?而这个“看点”,其实早在去年就开始显现。
2013福布斯中国大陆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显示,西安综合排名第16位。而尤其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排行榜中,综合排名第18位的郑州,在国内旅游收入方面却排在13位。郑州不到7000万的游客却带来了近800亿的总收入。西安超过郑州近一成的游客数,旅游收入也才刚过800亿。
俗话说,招来人,留住客。而西安旅游似乎陷入“只赚吆喝不赚钱”的境地。
西安旅游需要向“质”的方向靠拢,精进。
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和一个地区的旅游质量有关系,另一方面也和一个区域的经济指标有关系。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和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李树民说,不但要让游客愿意来,“而且来了愿意多住两天,愿意多消费。要知道,旅游业是一个带动性很强的行业。”
“西安目前是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西安也有建设一流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城市愿望。”李树民说,西安的旅游“名声在外”,但旅游总收入却仅仅处在全国的中游水平,“国内游是一个重要短板。像成都、青岛、海南的国内游客的贡献都要远高于我们。”
向“满意”提速的意愿
2014年1月3日,新华社报道了一个日本游客在西安的经过。“在寒风中带我们去住宿的地方,非常亲切。谢谢。”这是去年12月下旬,日本游客雅子在西安“回民街”莲湖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留下的感谢之言。
作为一线从业人员,田静对此感触颇深,“西安这两年在整体旅游形象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秦陵博物院这两年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
“这是西安对旅游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李树民说。作为一名旅游方面的学者,李树民时刻关注着西安旅游的发展,“这两年,西安市对旅游的重视程度明显不一样了。”
2013年,西安市召开了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加快旅游业的若干意见,从高度和政策方面为西安的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游客满意度如何体现?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是关键所在。”4月3日,西安市旅游行业“2014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正式启动,市政府副秘书长周爱全在针对西安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发表讲话时如是说。
西安市旅游局国内旅游处处长郝佩铭说,在今年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方案中,将重点在乡村休闲、温泉休闲、运动休闲、都市休闲方面推出踏青赏花、消夏避暑、登山采摘、温泉滑雪、骑行徒步、演艺美食、乡野农家、街区广场、健身沐浴、游乐嬉戏等十大休闲产品体系。
对于何明提到的拥堵问题,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一次调研中再次提出用大旅游概念来化解。他在讲话中特意提到,要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提档升级,以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为统领,坚持规划先行,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旅游精品。
“除了政策之外,一个城市旅游的营销能力是关键。”李树民说,这事实上是一个城市旅游品牌形成的一个重要手段。2013年,西安市对旅游营销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CNN、影院、网络、户外LED 屏等主流媒介全方位展示西安旅游形象,全年下来的投入整整一个亿!
有努力就有收获。在去年全国入境市场面临普遍挑战的形势下,西安入境旅游客源仍然保持稳步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2.5%,而西安则是上升了5%。海内外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达到1.013亿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24%。而全国的增长是14%。
记者从西安市旅游局获悉,西安市正在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在秦岭北麓沿线相关区县建设若干旅游综合体,形成西安旅游休闲度假带。通过加大运用现代科技成果的力度,提高旅游企业科技含量,提高旅游行业创新能力。”郝佩铭说。
期待,西安旅游提速后带给我们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