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农业嘉年华:“好玩”的农业

(2014-04-10 09:35:51)
标签:

文化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文/嘉懿

  草莓隧道、兰花瀑布、迎客茄子……3月15日,被誉为“融合都市农业第一品牌”的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在北京市昌平区草莓博览园开幕。在为期51天的活动期间,500多种农业优新特品种、70余项农业创意体验活动、6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将给游客带来“欢乐农业”饕餮盛宴。

   继首届成功举办之后,北京农业嘉年华俨然成为了北京农业的节日。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而且也是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的全新探索和实践。事实上,除了欢乐,在聚光灯下的北京农业嘉年华,无论台前还是幕后,其经济价值正在放量。

   去年首届参观游客峰值为60万余人次,而主办方预计本届活动将达80万人次。借首届农业嘉年华的光,单是草莓采摘,总销售收入就达1.5亿元,不少大棚的成熟草莓甚至卖断货,一“莓”难求。

   举办“农业嘉年华”,在北京历史上是首次。这个创意源自主管农业市领导牛有成带着小孙子逛庙会嘉年华的一次经历。“庙会可以办成嘉年华,农业怎么就不行呢?正好可以把北京这几年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成果向市民做一个展示。”有了想法不够,想让自己的嘉年华变得特别才行。这又成了牛有成们要思考的问题。

   最终,权衡机遇和调整,他们决定这样走自己的农业嘉年华之路。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4/04/08/20140408050215-1970.jpg

  迎合需求

   北京是典型的“大城市,小郊区”。若论传统的农业生产,北京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与沃野千里的农业大省难以匹敌。北京市场上的普通农副产品,也绝大多数靠外埠供应,本地生产占比重微乎其微。但北京是个拥有2000多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活动主办方从策划之初,就对这样旺盛、强大的市场需求,坚信不疑。

   北京的农业,除了一般性地提供农副产品,能不能更多着眼于有针对性地满足都市及其市民日益丰富、多样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生活品质愈来愈高的要求?

   经过反复思考,“都市型现代农业”,一条转型提升之路在他们脑海中日益明晰——市民需要什么,就种什么,结合北京科技、文化优势,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农产品,为城市提供生态、生活、休闲、教育等多样的功能空间。

   “现在农产品安全和质量备受关注,北京非常适合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正发挥一个引领示范的作用。”昌平区副区长苏卫东解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是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科技支撑、政府引导。

   而近几年,北京市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以京北昌平为例,首届农业嘉年华之前,2012年成功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之后,堪称又一届农业盛典。2012年,举办了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2013年举办了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和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的生活,也带动了北京农业的升级,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而北京市农委、北京市科委、昌平区政府又高度重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所以,从客观上将,北京具备了举办农业嘉年华的主客观条件。

   在主办方看来,借助“嘉年华”的新模式,创造性地把娱乐体验、园艺观光、博览展销、创意设计等元素融入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现代流通等产业相互促进,进一步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就业链。

   北京市农委委员张宏图认为:“这将成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新品牌,对于探索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组委会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张朝荣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农业嘉年华满足了市民的多元化需求。市民在这里可以品味到农业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科技之美。这是和农业在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这个过程,给人带来了欢乐,体验到农业永恒的、无穷的魅力。”

  深耕创意

   在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不少农业创意场景让游客耳目一新。五花八门的展示内容,完全颠覆了一般人对传统农业的印象。

   “上月买的豌豆苗种子都吃完了,今天来补货。”市民刘先生在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又购买了几袋。像阳台种菜这样既环保又绿色的生活理念在农业嘉年华还有很多,居家绿化、屋顶绿化、办公室绿化等绿化理念让市民大受启发。

   刘先生所说的实际上是一种芽菜种植的方法,有苜蓿、萝卜、香椿、豌豆、芸松等数十种,这些种子只需要水,铺上一层纸就可以长出蔬菜。只要准备一个托盘、一张纸、一把椅子、一个喷壶和一份耐心,就能收获一盘芽菜。催芽、长根、发芽……每个生长环节,市民都能亲眼目睹。很多“城市菜农”把“纸上种菜”比作养宠物,一盘盘绿油油的植物摆放在阳台,一天不见心里就惦记,因此有很多市民像刘先生一样,常到农业嘉年华来补货。

   在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随处可见这样的创意绿化理念。在办公室绿化区域,植物墙、植物壁画、植物屏风、鱼菜共养的生态鱼缸……走出“办公室”没几步,游客又到了“家”中。在模拟三居室环境的居家绿化区域内,每个房间内家具整齐摆放,绿植、蔬菜错落有致。游客在“家”中溜达一圈,了解了墙壁绿化、鲜花装饰成油画、阳台变成“菜园”等方法,收获颇丰。一款创意绿化墙颇受欢迎。“绿叶既是空气净化加湿器,又在家中营造了充满生机的景观。”

   在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上,位于场馆东区的草莓科技博览区,在延续去年的“草莓风”的同时,又创新了不少亮点景观。其中,草莓隧道、草莓星空展区共栽植了草莓13万株,集中展示了43个品种品系、7种栽培模式。

   据介绍,草莓隧道,从远处望去,整体景观犹如一条深邃鲜红的草莓通道,视觉效果震撼、富有张力。立柱栽培、墙体栽培、A字架栽培、双层栽培、单层栽培等先进的栽培模式,展示国内外草莓品种51种,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体验草莓种植科技的神奇与震撼。

   北京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嘉年华是北京会展农业一种崭新的实践形式,它转换了农业的发展方式,实现一、二、三产紧密相连,无缝对接,充分展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今后,类似于这样的综合性农业展会,本市还会经常举办,为市民提供新的休闲方式。

  尝试体验

  城市居民终日奔波于钢筋水泥的“丛林”,鲜有亲近自然的机会。北京农业嘉年华自举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互动、亲民为取向,力求让游客告别都市,体验休闲。

   “拔萝卜、拔萝卜,哎呦哎呦拔不动……”在第二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的农事体验区内,自己动手拔萝卜让不少市民大喊“过瘾”。

   除了采摘各种水果、蔬菜,农事体验乐园内还为市民们准备了集怀旧、创新于一体的趣味农事体验活动,市民们可以亲身体验生物防治、种瓜点豆、草莓授粉的过程,也可以享受农作物播种、成长、收获等阶段的不同乐趣。

   多元的农事体验乐园,参与性、互动性尽显的同时,还洋溢着浓郁的知识性、科技性氛围。热储能式立体草莓栽培技术、新型H型支架式草莓栽培……每个日光温室内,市民不仅可以通过展示牌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识与运用过程,还可以直观地看到科技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

   记者看到,在农事体验乐园内,共有10余种草莓种植新技术展示:电动卷膜器、植物生长补光增温灯、土壤电灭虫机、负压吸虫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让游客在娱乐的过程中重温往昔传统农事,体会都市现代农业的魅力。

   “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多接触自然,多接触农业,我认为是受益终生的。在与自然、农业接触的过程中,这里面的知识很多是发展变化的、鲜活的。嘉年华就是科普形式之一,以后我们还要开展更多这样的活动,要让孩子们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来,这是一种最好的教育。”牛有成说。

   “农业本身可以很休闲,很有趣,通过远离城市,市民可以体验农村,这就起到了一个农业科普站的作用。”北京市委农工委研究室主任王修达也认为,农业的功能可以多方面拓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