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企业为何难创新?

(2014-03-05 14:58:28)

http://www.ceeh.com.cn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点击微信订阅号搜索城市经济导报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成功企业为何难创新?

文/郑渝川
  美国著名企业营销和管理学专家、美国企业研究所主席、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工商学院全球创新中心主任杰拉德·泰利斯所著的《创新无止境》,就成功企业盛极而衰这样一个老问题、常见现象,给出了较有新意的解答。这本书基于数据和有关理论分析,一一驳斥对前述问题的常见解答。
  不少企业家和经济学家都强调知名企业受到的“华尔街诅咒”,即企业因为过于成功,为了获得较好的财务表现,而不敢在充满风险的创新领域花费太多资源和精力。杰拉德·泰利斯以1977-2006年间来自69家公司、5大市场的5481份通告为依据,指出市场并不是像被批评的那样,仅仅倾向于短期收益,而是会对有利于长远的创新和发展举措“投票”支持,反之,当企业削减项目经费时,就会降低投资信心。
  书中还一一就成功企业失败原因,分析了流行的规模效应、破坏性技术效应、S曲线效应、宏观理论、气候理论等观点,提出了这些效应(理论)原因观点的反例。杰拉德·泰利斯的观点在于,成功企业无法跟上创新节拍、抓住创新机遇,最重要的原因是既有成功所改变、塑造的企业文化,由此形成了不愿触动当前已有成功产品带来的经济效益、倾向于规避风险、过于看重眼前而无暇着眼于未来,由此使得这些企业开发出超前、极具创新商业意义和想象力的创新技术或产品成果,却不能将之进行有效的商业化。
  很多经管图书都将成功企业失败的原因,界定为不能开发出新技术或产品,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最终失败的巨头,尽管内部官僚习气浓郁,形成了压制创新的重重障碍,但仍能从实验室中得出一个又一个革命性产品。问题在于,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低估革命性产品的商业前景)、自行设置的创新成果筛选门槛过高、更倾向于收购创新技术的创业企业、内部股东阻力、夸大消费者接纳新产品的排斥心理等原因,而放弃了“吃螃蟹”的机会。这方面的失败典型案例包括,错失关键词搜索与广告业务的微软、担心MP3播放器侵权而将成功机会拱手让给苹果公司的索尼、看低平板电脑前景而成就了苹果iPad和亚马逊Kindle伟大成功的惠普。
  企业倾向于规避风险,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选择,但前提在于,要能辨识和定义风险,特别是要从创新风险背后看到利润和机会的可能。创新是有难度的,从筛选创意,到产品测试,再到商业化,还要处理好与竞争对手和客户的关系,等等,创新的各阶段都有很高的失败率。甚至可以说,创新成功的几率远低于成功。许多案例均表明,即便是前期实现了商业化的创新产品,也对应着相当高的失败率。非但如此,创新风险的来源多种多样,规避创新风险的某些具体方法并不普遍适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