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打造世界级软件研发基地
(2013-08-06 10:32:54)
标签:
杂谈 |
本报记者 程京
7月24日,三星集团两个研发中心——三星电子研发中心和三星数据研发中心同时落户西安高新区,将从事手机终端、智能DTV、半导体等高端研发业务及为集团总部和海外市场提供全球外包业务,未来两个研发中心的人员总数将达到1600人,为高新区软件产业再添“芯”动力。此前,高新区刚刚为区内175家企业、421个项目兑现超过6000万元软件产业扶持资金。
显而易见的是,企业与园区相得益彰迸发合力的良好态势在高新区已形成。
11家中国软件百强荟萃
“从2006年至今,高新区已拿出了两亿四千多万元支持软件产业。”西安软件园发展中心主任池芳说,“目前,从国外及东部沿海城市转移到高新区的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越来越多。”
“首先是人才优势。西安拥有科研机构300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40余万人,科技人员密集度居全国之首。其次是成本优势,包括公司运营成本以及员工生活成本。高新区大力支持为企业运营降低了一定成本,而西安的消费水平等对于企业员工稳定大有裨益,降低了人才成本,这是企业最看重的。”池芳说,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已形成“一核、一轴、一城”的空间格局,“一核”即西安软件园示范区,“一轴”即国家服务外包基地产业集聚带,“一城”则指目前正在紧张建设的西安软件新城。
据了解,高新区目前已汇聚各类软件企业1260多家。包括IBM、Intel、三星等世界500强企业23家,炎兴科技等IAOP全球服务外包百强企业10家,华为等中国软件百强企业11家,未来国际等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6家以及软通动力等中国服务外包十大领军企业7家。仅2012年,西安软件园就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16家,包括微软、爱立信等世界500强5家。
以中国软件名城为目标
尽管软件研发是西安的优势所在,但高新区的软件产业也面临着产业空间不足、产业特色不突出、龙头与骨干企业缺乏等问题。因此,高新区两轮驱动、两条腿走路,一是用自己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高端软件,一是利用人力优势抓高端服务外包。
为实现资源聚合,培育龙头企业,高新区一方面加强园区建设管理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重点,力争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创建智慧软件园区。
据了解,作为高新区软件产业的全新承载区的西安软件新城规划面积约14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技术服务业,已吸引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入驻,目前已有三栋楼封顶,至今年年底可实现第一批企业入驻。预计到2015年,软件新城将实现产业收入过千亿,实现出口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0家,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高新区也将以“中国软件名城”为目标,打造世界级软件研发基地和全球外包交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