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身陷标准门事件 受困营销定位

标签:
中国经营报核心表面现象卫生标准卖点财经 |
分类: 主题策划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农夫山泉的“标准门”事件还在持续发酵,这次风波让人们看到了其成功定位天然水的另一面。
“标准问题只是表面现象,比标准更严重的是水源地污染,这让农夫山泉定位天然水的产品属性受到质疑,而在水源地建厂的商业模式也让农夫山泉饱受高成本运作之困。”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之前让农夫山泉一炮走红的天然水定位正给它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
标准漏洞
面对被指“不如自来水”,农夫山泉忙于洗刷冤屈。4月14日,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微博公布了四处主要水源地(浙江千岛湖、广东万绿湖、吉林长白山、湖北丹江口)生产的农夫山泉检测报告,显示农夫山泉砷、镉、硒、硝酸盐和溴酸盐五项指标检测结果优于国标2倍—11倍。4月16日,农夫山泉再次在官方微博公布了被称为“企业机密”的其产品全套106项检测指标和31项内控指标以自证清白。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农夫山泉印在瓶子上的“产品标准号DB33/383”是浙江省瓶装饮用天然水标准,其部分指标宽松于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即自来水标准)。
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目前在中国饮用水市场上主要有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天然水以及泉水等,国家只有针对前两者有国家标准,而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天然水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各地制定了地方标准。“农夫山泉采用地方标准并没有问题,但这个标准应该以国家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为底线。”
水源地“硬伤”
而在“标准门”的更深层,是农夫山泉天然水的产品定位问题。由此,相对于标准问题上的争论,业内人士认为水源地的污染对农夫山泉的伤害更大。
“‘大自然的搬运工’只是一个策划,农夫山泉不可能把湖水灌给消费者喝。”行业营销专家李临春表示,农夫山泉定位为天然水或山泉水确实偷换了一些概念,不过也确实让它走上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
同时他认为,天然水定位决定的水源地问题将对农夫山泉造成越来越大的困扰。“面对水源地水质变差的问题,农夫山泉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把水源地转移到环境保护更好的地方,但由于农夫山泉的量很大,这样的水源地不好找,同时农夫山泉之前打造的整个千岛湖概念也要推倒重来;二是农夫山泉放弃做天然水。如果它在水源地水质变差的情况下坚持做天然水,那么它势必会加强对水的处理,那么农夫山泉也就不再是天然水了。”
高成本运作之困
农夫山泉的产品定位还决定了其高成本的商业模式。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定位让它采取了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这些生产基地都远离城市运输枢纽,很多地方的产品运输半径都超过500公里。其竞争对手娃哈哈、康师傅、怡宝等则可以就地建厂生产,物流成本等远低于农夫山泉,业内人士估算农夫山泉的物流成本是可口可乐、雀巢等企业的3倍左右。
而水行业的微利经营让农夫山泉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剑锋表示,一般来说,如果产品的运输半径超过500公里,企业就基本无法赚钱。因为近年来随着原材料、物流成本以及渠道费用的上升,水饮料企业主要靠在物流上、包装上降低成本来获得微薄的利润。
虽然农夫山泉定位于天然水,但目前它的价格与纯净水怡宝已经相差无几,相比娃哈哈、康师傅也高出不多。李志起认为,“这两年农夫山泉价格下调是营销策略上的一个失误。这两年中高端饮用水市场是在迅速放大,昆仑山、5100等品牌都在扩大市场。农夫山泉的定价策略让对手紧贴着它,把它从原来的中端价位拉到大众价位,这样企业既得不到一个好的口碑,利润也无法保证,让企业原本拥有的优势在慢慢地丧失。”
文/徐春梅 (据《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