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经开区亮“新招” 或掀“战略资源”聚集热潮
(2012-04-25 11:28:28)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产业经济 |
记者 孙斌
在转型升级的趋势力量之下,作为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经开区将如何应对?答案是,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战略资源”,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从而带动转型升级提速、提质、提效。
4月18日,经开区《关于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
将落户西安
众所周知,科技资源是西安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战略资源。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的重要使命。在做好统筹科技资源这一系统工程中,经开区提出,将紧紧抓住统筹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核心,充分考虑到成果中试瓶颈和科技成果持有人利益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建立包括财政、税收、金融、科技、人才、平台建设等在内的综合支撑体系,统筹一切可以统筹的战略性资源,通过功能创新,实现产业价值提升,带动转型升级。
要统筹什么样的资源?经开区的说法是,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立体式”统筹,不仅包括科研院校、军工企业、大型央企、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归国创业人员等战略资源。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这些战略资源“为我所用”,构建有活力、有生命的孵化体系,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利用平台搭建、政府资金扶持作为杠杆,撬动“科技资源”落地。《意见》提出将设立4000万元统筹科技资源专项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科技投入不低于5%财政支出的比例,使科技资源统筹、科技成果转化在研发、中试、产业化及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关注和支持。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投保科技保险,给予50-80%的保费补贴;对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国家补贴资金,给予10%—30%的配套资金支持……
这些激励都是给科技创新人员的“真金白银”。
与此同时,“两大科研院所、四大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三大科技园区”将作为具体支撑。其中2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作为统筹科技资源提供物理空间的承载;450亿元投资力度,将成为催化750亿元综合经济规模的“助推器”。
战略性与指导性
经开区将《意见》称为战略性、指导性文件,那么这个战略性和指导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贾生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说《意见》是一个战略性、指导性文件,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以及将会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应上”。
按照《意见》的既定目标,到“十二五”末,经开区的各类研发机构将超过100余家,公共实验测试服务平台统筹科学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力争引进中国科学院15个项目入驻,吸引20名两院院士参与创新创业或技术协作。预计到2015年,经开区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
从目前“大西安”建设的产业规划图上看,以经开区、渭北工业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以高新区、航空、航天基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功能区;以曲江新区、临潼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域版块的相应成熟,未来都将对资源资源形成强大“吸引力”。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深入分析了解各方诉求之下,经开区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将能更好地为一些科技产品产业化提供良好环境和土壤,这也是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过程中的一大核心优势。同时,加上此次公布《意见》中提到的政策、资金的推动鼓励,其先行、行试的示范带动效应将更为明显,打造全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区的目标也变得更为清晰。
经开区统筹科技资源的曲线路径是“以科研院所为引擎,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科技园区承载”,按照这个思路,未来该《意见》的实施效应将充满想象空间,或掀起“战略资源”聚集热潮,上述业内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