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画画是一种灵魂出窍状态——王习哲印象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主题策划 |
王习哲,生于一九五九年,陕西蓝田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岳阳师范学校、西安美术学院,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现为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院长,“九三学社”陕西省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西安美院兼职教授,咸阳市美协副主席,西安中国画院画家。作品以表现巴山汉水为主,格调清新淡雅,集文学性、诗性、音乐性为一体,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巴山晚秋》、《秦岭深处》等十余幅作品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省宣传部、省文联等主办的主题性展览并多次获奖。2008年3月开始在西安、广州等地举办“秦巴情深——王习哲山水画作品巡回展”;2009年3月由西安中国画院举办“王习哲中国山水画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2010年初与同道一起创建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10月,陕西终南水墨画研究院王习哲等六人水墨画展在亮宝楼隆重举行;同年国画《紫阳印象》获陕西首届美术创作奖。作品入编30余部专业性大型画集,出版有《王习哲画集》、《王习哲山水·心絮集》、《巴山寻梦——王习哲山水画作品集》。
最近有几次笔会,带点民间行为,笔会上我都会遇到一位画家,他五十岁左右,高个,面色沉郁,神情专注。面对一个大画案,纸铺开了,那人提一个中毫,一只手插腰,另一只手握笔在纸上堆砌山水,动作潇洒自如。这位画家叫王习哲。
我在旁边微笑地欣赏他,他浑然不觉,整个人像埋在自己的画中,或者说自己的梦魇中一样。所谓的笔会,其实是一个乱人场面,进入境界的他,旁若无人,这一刻只有他的画,他的笔墨。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1/09/05/20110905261048-1740.jpg 我的好朋友、资深画家耿健把画家的这种创作状态叫“灵魂状态”,或者叫“灵魂出窍状态”,或者叫“灵魂附体状态”。这时候你已非你,你超越了自己。
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任何人要干成一件事情,他都得真诚地投入,忘我地投入,把自己当祭品一样为缪斯献上。
试想,如果已故的石鲁的灵魂、赵望云的灵魂附着在我们身上,我们将变得多么强大呀!
画家王习哲大约在这个莫测高深的画坛已经摸索和行走了多少年了。他的画很润,前些年的作品有黄宾虹的影子,又有点赵振川的痕迹。大约他是从学黄宾虹入手的,后来,和振川先生接触得多一些,受赵老师的影响也就大一些。崔振宽先生为习哲画展题词说:“秦巴情深”。的确,习哲笔下的山水,远山如黛,近水如岚,完全是秦岭巴山风光。据习哲说,他每年都要跨过秦岭去安康一带写生。所以也就自然形成了他现在这样,既有传统又有生活,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我十分喜欢王习哲先生的画。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以这种执着的艺术创造精神,来从事创作,缪斯也会受感动的。她会网开一面,让这位真诚的艺术家登堂入室,成为名家,甚至成为新长安画派中的重要一员。
以石鲁、赵望云、方济众、何海霞为代表的长安画派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相信像习哲这样的后来者也必将在继承和创新中作出新的贡献。
我对陕西画坛的希望有四点:第一是团结,山不拒杯土故而成其高,海不拒涓流故而成其阔;第二是传承;第三是创造;第四是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