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13560西安城镇新格局

(2011-08-11 09:44:26)
标签:

转载

分类: 主题策划
原文地址:13560西安城镇新格局作者:郭迎军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1/08/08/20110808170552-1360.jpg文/本报记者 王晖 图/李强

  7月28日,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岳华峰召集土地、规划等相关部门,征询对《西安市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意见,会议原则通过了《规划》。
  《规划》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公用服务设施建设。
  《规划》中的“十二五”时期西安市城乡建设发展的总目标是:按照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和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构建国际大都市基本框架。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总规模1650亿元,到2015年,城市基础设施要达到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上游水平。
  专家指出,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应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周边副中心城市等区域的道路、生态环境,培育特色产业,使周边卫星城镇的道路、生态环境优于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形成互补,为中心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等服务。

   一城多心
  “3个副中心城市”是打造阎良、临潼、户县3个新城;“5个新城”是打造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为核心的新城组团;“60个重点镇”是打造以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镇为核心的小城镇。
  按照《规划》,西安将全面提升城乡基础建设水平,打造“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并将打造“13560”四级城镇体系。
  所谓1个主城区,是指以新城、莲湖、碑林、雁塔、未央、灞桥和长安区为重点的主城区,着重发展和培养城市主导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3个副中心城市”是打造阎良、临潼、户县3个新城;“5个新城”是打造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为核心的新城组团;“60个重点镇”是打造以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镇为核心的小城镇。
  “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构建四级城镇体系,形成功能完备、布局有序、适宜人居的一核多心、轴向发展的组团式城市发展格局。”此前,时任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的王学东表示,副中心城市肩负着促进经济发展、疏解主城区人口、承接主城区功能转移、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使命。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将坚持副中心城市和组团式的发展理念,通过政府推动等,增强副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经济发达、特色明显、功能配套全、集聚集约水平高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之所以选择阎良、临潼、户县作为副中心城市,是因为其拥有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明显,阎良、临潼和户县是我市向北、向东和向西南发展的核心地区,能充分吸纳西安经济发展的辐射;其次是交通物流便捷,物流通道畅通;第三是特色产业优势突出,阎良区以航空产业为龙头,临潼区以渭北工业新城和旅游文化为引擎,户县以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为重心,预计“十一五”末3个副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将达330亿元左右,约占全市经济总量的11%;第四是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打造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5个城市组团,协调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功能定位,促进优势互补,提升统筹水平。使其成为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同时,重点打造滦镇、新丰、草堂等60个中心城镇为核心的城镇群,加快推进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突出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引导周边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形成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镇,人口规模3-5万。推进小城镇特色建设,建成5-10个“西安特色小城镇”,引领小城镇健康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增长极。
  民生改善
  未来西安市将构建都市区对外的3小时辐射圈、内部一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将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系。
  《规划》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公用服务设施建设。
  未来西安市将构建都市区对外的3小时辐射圈、内部一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实现以绕城高速为内核,关中环线为外核的对外交通网络。
  在对外交通方面,将实现“13”目标,即市区到达大西安都市圈的时间1小时左右,到达“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城市不超过3小时。
  城市道路实现“双15”目标,即主城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上高速路;大力缓解交通拥堵,完善主城区与副中心、二环与三环路网联系,提高主城区路网级配结构,改造消除交通瓶颈节点,加快城市支路网改造。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建成地铁1、2、3号线,再启动2-3条地铁和2-3条快速公交示范线建设,大力发展普通公交,实施自行车出行区域试点;大力发展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一批静态交通设施,结合地铁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规划建设一批地下停车场。
  未来5年,西安将高标准建设完善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等市政公用设施体系。
  其中,加强供水保障,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供排水体系。拟新建6座水厂,改扩建3座水厂,到2015年末日供水能力达240万立方米。将完成城市天然气气化二期工程,拟建成中压管道工程300公里,完成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扩容项目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集中供热工程,到“十二五”末,拟增加供热面积3846万平方米,供热总面积达9839万平方米,力争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供暖1000万平方米。
  拟新建西安南750KV变电站,新建110KV变电站68座,增容、扩建110KV变电站13座。推广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建立与电动汽车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电动汽车充电站。
  在环卫设施方面,将拟每年新建216座改建50座公厕。垃圾收集,每年新建垃圾收集(压缩)站40座。垃圾处理,拟在主城区周边建设一座处理能力2000吨/日以上的生活垃圾备用处理场,一座处理能力2000吨/日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一座处理能力400吨/日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同时建设大型建筑垃圾消纳场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场。
  完善污水处理系统,新建第六(六村堡)、第十(草滩)等5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第一(邓家村)、第二(北石桥)等4座污水处理厂。加快实施城市排水分流改造和城市排水干管及雨水出水口管道工程,实现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
  不可或缺的派生城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认为,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阎良、临潼、户县三地也应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此前,时任西安市发改委主任的王学东指出,将要建设的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会发挥各自优势。“已融入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要通过其独具特色的城市设施和文化,成为城市人生活居住的最佳选择。”
  “十二五”时期,西安市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使其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阎良区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临潼区人口达到6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户县人口达到30万,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而这一组数据相比于“十一五”末,都将实现翻番。
  “副中心城市不一定最繁华,但其基础设施要不亚于大都市,生态环境要高于大都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向副中心城市流动。”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骊明指出,住宅的郊区化是西安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城市功能还不完善,今后特别需要增加生活、商贸、休闲娱乐等功能。
  阎良区将加快各类航空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有效聚集,建立健全产业配套体系,打造军用民用融合发展的航空产业基地,力争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核心城市;打造西部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加强与蒲城、富平的合作共建,功能分工、联动发展,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
  临潼区将做大做强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将自身打造成国家级最佳旅游度假区和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同时加大临潼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城区搬迁改造,形成以行政办公、生态居住、旅游商务为基本功能的新型生态化城市新区;加快渭北现代工业新城建设,促进产业集群,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现代工业聚集区。
  户县将积极承接高新区产业转移,成为我市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同时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建设以自然生态和宗教文化为主的旅游带,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圈等。
  “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阎良等地应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都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认为,在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阎良、临潼、户县三地也应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