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打造农村都市 陕西将建30个重点示范镇

标签:
转载 |
分类: 金融经济 |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1/08/01/20110801190532-1390.jpg陕西将建30个重点示范镇" />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
逐渐富裕起来的陕西将更多的财力开始投向民生领域,之前,一项耗资巨大、跨度达十年之久的大移民工程已经启动,这项工程将涉及到那些居住在深山险要地区的200多万农民。
近期,陕西省政府将拿出3亿启动资金,再次投向亟需突破的陕西农村。这是一项被称为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工程,这一工程涉及了陕西境内的30个乡镇,将使上百万农民受益。
3—5年初步形成县城副中心
记者从陕西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得到消息,这30个重点示范镇的设计方案已经在6月底全部完成,“我省将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与标准,打造30个重点示范镇,并力争用3—5年时间,使其初步形成县城副中心。”陕西省住建厅的一位相关官员透露。
资料显示,目前陕西有县城以外建制镇827个。“但整体规模小,经济总量不足,难以对县域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上述官员表示。县域经济是陕西这几年推动基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基于以上因素,为有效提升陕西的城镇化水平、增强经济外向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遴选30个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带动全省小城镇建设。
为了科学指导和加快推进重点示范镇新区标准化建设,陕西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陕西省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陕西省住建厅。不久前,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30个重点示范镇和规划编制单位,结合各镇实际,在详细规划基础上,抓紧“一镇一模块”方案设计。
“通过努力,将30个重点示范镇新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的标准化新区。”上述官员表示。
陕西省政府日前下发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示范镇建设的通知》也明确要求,要按照建设农民幸福家园和城市社区的模式与标准,力争用3—5年时间,使30个重点示范镇镇区面积扩大65.7平方公里,达到132.9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57.6万人,达到116.7万人,各重点示范镇初步形成县城副中心,成为农民进城落户、创业的良好平台和全省小城镇建设的示范样板。
除了这30个重点示范镇之外,陕西省政府在西咸新区选择6个街道办事处或建制镇,参照重点示范镇有关支持政策,以更高标准推进建设。
每镇千万元启动资金
毫无疑问,这些涉及百万人的工程也将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项目,建设资金从何而来?这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尽快推动重点示范镇的建设,陕西省政府将给予每个示范镇1000万的启动资金。”上述官员透露。
在陕西省政府的《陕西省重点示范镇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可以看到,重点示范镇的建设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仅前期就涉及到交通、给排水、通信、供水、供气、管网、绿化、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同时,还要涉及医院、学校、商业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1000万启动资金的作用显然有限。
事实上,除了这1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之外,这些重点示范镇从陕西省政府得到的一项土地政策也将是他们解决资金的重要途径。
这项政策将与土地指标增减挂钩。之前,作为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地区,高陵县是此政策的先行先试者。
此项政策的重要之处在于,通过灵活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获得农村建设亟需的资金。当年,高陵县按照“政府不拿钱、群众不掏钱”的原则,先后采取“城中村融合、城边村并入、小村并大村”节约集约用地的模式。采用“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率先在东樊村和通远镇何村两个行政村以及姬家乡实施鹿苑镇—通远镇和姬家乡挂钩项目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这项政策的具体做法就是,保持全县耕地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把村庄合并后的土地复耕,把多出来的土地地标转移到工业园区或者县城周边,然后把利用这些土地变现的资金来建设新农村。”高陵县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说。
这是个很好厘清的数学题。比如,原来三个村庄的建筑面积是500亩。现在合并后,只需要100亩就可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来安置这些农民。但余下的400亩建筑用地指标在当地并没有多大价值,于是,将这400亩的土地指标挪到工业园区或者县城,这400亩的土地的价值将增加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这些土地指标在工业园区可以得到上亿的资金,这些资金足以建设好新型农村社区。”上述高陵县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官员说。
按照“政府不拿钱,群众不掏钱”的原则,高陵县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先期以县政府投资垫付为主,后期通过建新区土地一级开发带来的增值收益进行补偿和弥补。2010年8月,仅通过公开出让形式拍卖东樊村节余的302亩增减挂钩指标,获得1.963亿元收益,每亩地高出了该县商住用地出让价格近40万元,筹集村庄改造资金1.715亿元用于新农村社区建设。
这一政策维持了城乡建设用地总数不变(存量),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建设用地(增量),不但解决了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同时,有保持当地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不难看出,土地增减挂钩,解决了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难点问题,对高陵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个在高陵县逐渐完善和成熟的政策将在这次重点示范镇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每个重点示范镇可以得到1000亩的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上述陕西省住建厅官员透露。
这一政策,将极大的解决重点示范镇建设所面临的资金困局,1000亩的指标置换到当地的工业园区,将会获得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建设资金。
同时,陕西省政府要求,各地要在政府统一监管下,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
30名年轻干部挂职副镇长
在解决资金的问题之后,另外一个问题接踵而来,那就是基层的决策者们有没有足够负担这项庞大工程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毫无疑问,陕西省政府最终确定的这30个重点示范镇,都是陕西这几年发展比较好的乡镇,这与当地的决策层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个当地决策者们面临的新问题,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属于农村的建设,但一切的标准和规划都是城市建设级别的。对此,当地的决策层有没有足够的准备?
陕西省政府显然对此作出了充分的考虑。据上述住建厅官员透露,为推动重点示范镇建设,陕西省住建厅已经决定从省市两级建设部门抽调30名懂规划、有经验的年轻专业技术干部,担任30个重点示范镇挂职副镇长,推进重点示范镇建设,“近期将全部到岗。”
陕西省住建厅同时对这些挂职干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挂职干部督促镇上抓紧完成项目前期设计、招标等工作,全面启动新区项目建设,“力争7月份每个镇都能开工一批项目,同时结合实际开工一批保障性住房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提升新区形象。”
根据陕西省政府的要求,各重点示范镇今年要要先行启动道路、供水、供气、管网、绿化、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商业、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
同时,为了增加重点示范镇的建设活力,陕西在管理体制上做了诸多创新,如加快建立低门槛落户、进城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待遇同等的农民进城激励制度,全面落实国家及我省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