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导报:错位发展休闲功能

标签:
休闲功能泾渭经济导报三阳李晟高陵财经 |
分类: 金融经济 |
http://www.ceeh.com.cn
文/本报记者 殷高峰 王晖 实习生 钟华 图/李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城市规划学会顾问吕仁义:
错位发展休闲功能
http://www.ceeh.com.cn/images/upfiles/2010/08/14/20100814001142-1110.jpg被开发区包围的特殊位置
城经报:不久前您参与了高陵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开发策划及概念性规划方案专家论证会,对于高陵打造的这个区域定位和概念,您是怎么看的?
吕仁义:在这次西安建设国家大都市规划里面,高陵是作为外围的一个卫星城安排的,基本城市规模是10万人左右,它原来的县城人口规模是5万左右,但是高陵的位置是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它位于西安的东北部,东边紧贴的是泾渭新城,西南方向是泾渭工业区,这一带将来估计会有40万人口。高陵的东北方向是阎良航空基地,高陵是位于这几个地区的中间,这还不算隔了一条公路相邻的泾渭新区。
泾渭新区目前虽然是咸阳的地界,但在功能配置上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组成部分。泾渭新区一共是305平方公里,但是可开发的用地有100多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永乐、崇文和高庄这一带,和泾渭新城是紧贴着的。高陵处在一个外围都是开发区包围的地方,应该有一个休闲、度假或者综合服务的一个场所,这个场所的合适位置就在高陵县城。
再者,高陵作为西安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卫星城,城市本身也要发展,这就牵涉到高陵县和周边一些乡镇的城乡统筹问题,这也是这次规划的一个特色。
从这两个角度讲,高陵的这个4.5平方公里的规划是必要的,规划做得也是可以的。
至于商务部分我一直没有过分强调,西安目前有没有资格提出打造一个商务区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它具有这方面的功能。高陵的这个区域,除了满足县城和周边区域的生活、产业的安排之外,它应该具有满足西安东北部的这么一个RBD,休闲商务这么一个功能。
不要包揽一切
城经报:您作为一个规划方面的专家,对于这个4.5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发展,有何建议?
吕仁义:在这个区域的构建上,我觉得应该把握住这几点:
第一,是要跟其他地区的休闲功能错位发展,不要去跟曲江比,不要去跟大雁塔比,不要跟浐灞生态区比,各有各的功能,应该是错位发展。
第二,应该形成一个综合的服务中心,因为它辐射到的周边的人口还是比较多的。
第三,这个区域的发展要关注文化和生态。他们的这个规划理念原来提出的是南有大雁塔,北有三阳塔,我觉得这个提法是不妥的。因为西安的古塔是很多的,三阳塔跟大雁塔这些塔去比,数10个也数不到三阳塔。不要说跟大雁塔比了,就是附近的崇文塔,那是中国的第一高塔,所以,我也给高陵提出建议,不要把三阳塔作为西安北部的一个标志。但是这里的文化内涵还是有很大的发掘价值。像唐代名将李晟的碑,又被成为三绝碑,是一个国宝级的东西。这个李晟碑在这,就可以做很多文章,就可以把碑廊建起来。三阳塔、碑廊,就很好地打造了一个文化休闲公园。而这里,在上林苑中属于鹿苑,汉代也叫奉政塬,这个区域往南,实际上就是泾渭湿地,而过了泾渭湿地再往西南方向,就连到浐灞生态区了,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生态带。
另外,高陵的这个区域具有自己城乡统筹和村镇改造的特点,高陵也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步一步地来打造这个休闲度假区。而且,度假区应该是区域性的,有特色的,而不是全市性的,不是包揽一切的。要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色彩。
链接
三阳塔:在陕西高陵县城东南1.5公里高陵中学内,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年),位于佛寺昭慧院内,故名昭慧院塔。因邻近泾阳、咸阳,地处渭水之阳,所以又称“三阳塔”。塔为八角十三级空心密檐式砖塔,底层高9米,通高53米。底层有南北两个卷门,其余各层皆有东西南北四门,塔梯内绕,直至塔顶。顶为圆形宝瓶式,每层叠涩出檐,用二砖和牙子各两砖交错砌筑至第八砖后作出假飞檐。各檐角微上挑,结构精巧而坚固。下面几层塔身几乎没有收分,其上则渐次收减。结构坚固,高耸挺拔,直冲云汉。塔身上每层均开拱门四个,一至七级叠涩出檐,八级起作假飞椽挑檐,檐角微向上翘,塔身上满布小孔,或为通风之用。整体而言,高陵塔造型秀丽,尤以檐上所挂108个风铃,清风徐来之际,铃声叮当,甚富诗意。
高陵塔建筑精致,结构严谨,历经千年,仍巍然如故,历史上素有渭北第一古塔之美称。它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抗震防震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1 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高陵塔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重点保护。
李晟碑:又称“三绝碑”。为什么叫三绝呢?李晟声震中外,中唐名将,此一绝也;当时宰相裴度亲自撰写碑文,此二绝也;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亲自书丹(以便让工匠刻在碑上),此三绝也。所以后来金石学者都把这个碑称为“三绝碑”。
碑名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大和三年立于高陵。碑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字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一字。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西安城东北高陵县榆楚乡马北村东渭桥北李晟墓西北200米处。现立于高陵一中操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