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中国第一代股市
19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出现了一个令人注意的现象,各地新式企业纷纷来这里募股,比如开平矿物局、热河平泉铜矿、湖北长乐铜矿……。从1877年到1883年至少有15家企业在上海募股,1882年开平矿务局股票从股本100两上涨到250两。1882年,《申报》这样记述“现在沪上股份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
中国第一代股民诞生了。
1883年,拜胡光墉所赐,上海资金很紧张。
任何时候,银行拆借和金融投机都密不可分,只要拆借资金紧张,市场就很难火爆。1883年7月,上海股票下跌趋势已经无法遏制,曾经被追捧的开平矿务局股票从216两直线下跌到120两。
开平矿物局很郁闷,总办唐廷枢在伦敦发电上海开平矿相关人员,以120价格收购抛售股票。很不幸,第二天就有人以115两抛售,到不是想搞掉开平矿,实在是急着用钱,开平矿务局挺不住了,10月,开平矿单股价格跌至70两。
道理很简单:买家大多数是钱庄,买家不想搞什么长线投资,只是想囤积一批股票,等待高价出售,正好赶上丝价大战,只有套现。
投机虽好,还要先应急。
这场股价动荡跟1910年比起来,小巫见大巫。
20世纪初,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生胶资源价格暴涨,1908年伦敦市场生胶每磅2先令,1910年春达到最12先令。南洋群岛是各国投资的重点地区,到1910年初,开发南洋橡胶资源的公司达到122家。
善于讲故事的伦敦股市此时开始吹捧这些南洋橡胶公司,伦敦证券市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上海。
相对而言,上海比伦敦距离南洋更近,也就成为这些公司设总部的最好地点,122家公司却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40家公司资本总额2500万两。这些公司当然不会放过上海这个金融市场,开始在上海募股,那个时候比较自由,想募就募,不用审批。
上海投资者不太了解橡胶是个什么东西。没事,听忽悠就行。英国“蓝格拓植公司”在《申报》等一系列报纸上大做广告,吹嘘自己在南洋一带经营种植橡胶进展顺利,而且据说在澳大利亚有种植园,年利润率可以达到45%。因为公司准备扩大经营,所以,在上海再次募股,也就是现在所谓增发。
故事很神奇,第一,是稀缺资源;第二,有板块概念;第三,澳大利亚种植园有海外概念。
很好,很有投资价值。
1910年6月,伦敦橡胶行情暴跌,4月橡胶还在12先令,6月到达9先令……
上海立刻得到了消息,橡胶股股价暴跌。
如果只是上海市民被忽悠,那问题也不大。糟糕的是很多钱庄卷了进来,钱庄的手段是给股票发行者支付期票(不能做现金),股价上涨后再付款,纯粹是空手套白狼。
投机客赚了很多钱,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