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和乡村教案教学实录(二课时)

(2019-08-20 18:58:11)
标签:

教学实录

分类: 教学

第二课 城市和乡村教案教学实录(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

2、初步理解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3、从现实生活出发,感受区域差异的存在,理解区域联系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比较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2、难点:理解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乡村聚落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社区,所有的社区都一样吗?

【生】不同。

【师】主要有哪些类型?

【生】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基本类型。

【师】什么是乡村聚落?

【生】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划重点)

【师】PPT展示平原的村落和山谷的村落,问: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分布、形态有什么区别?

【生】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人口多,多呈团状。

【生】山谷中的村落规模小,人口少,多呈带状

【师】为什么有这种区别?

【生】交通条件不同。平原交通便利;而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生】平原耕地面积大,水源更充足。

【师】自然环境是影响村落分布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师】PPT展示几张水源边的村落。请同学们总结这些村落的共同特点。

【生】都在水源边。

【师】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水源对村落的形成和重大影响。

【师】水对村落的分布还有什么影响?

【生】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高地上。

【生】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

【生】在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水源充足的地区村落分布密集。而气候寒冷、地形复杂、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村落分布稀疏;

【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自然因素影响村落的分布?

【生】气候、资源、交通等等。

【师】乡村聚落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气候、水源、地形影响最大。

【师】PPT展示沙特、云南、黄土高原和福建土楼4幅特色民居。问:这些民居有什么特点?跟什么有关系?

【生】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墙厚、窗小,适应当地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生】云南省的傣家竹楼,因当地气候湿润,四季多雨,适宜竹子的生长,于是以竹木为主材搭建,悬离地面,降低潮湿的程度。

【生】黄土高原的窑洞,则因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夏季火热冬季寒冷。而黄土直立性强,极难渗水。窑洞具备冬暖夏凉的特殊。

【生】福建省的客家土楼,冬暖夏凉,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 ,承重力好,也是为了防御外敌而修建。

【师】不同的自然条件,对村落的房屋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往往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形,就地取材,采取不同的建造方式,于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师】PPT展示,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生】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是农村

【生】B图人们从事捕鱼工作,是渔村

【生】C图人们从事植树造林工作,是林场山村

【生】D图人们从事放牧工作,是牧村

【师】自然环境往往决定人们的生活与生产。

【师】写本课时的思维导图,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讲解。

板书:

乡村聚落

1、含义

2、乡村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村落中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 

 城市聚落

【师】城市聚落是怎么形成的?

【生】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师】依照P11页阅读卡讲解城市的由来。

【师】PPT展示表格,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什么不同?

【生】完成表格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

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建筑物(高度、密度等)

低,稀疏

高,密集

公共实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

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

类型多、数量多、非常便利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等)

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小、农民

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大、工人

【师】PPT展示西安、鹿特丹、上海和北京4幅图片,说说每个城市的特点,写个副标题。

【生】西安--历史文化名城;鹿特丹--鹿特丹、上海和北京;上海--经济中心

;北京--政治中心

【师】根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

【生】A:大学高科技园区B:商业区C:居民区。

【师】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师】城市中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行业?

【生】以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

【师】写本课时的思维导图,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讲解。

板书:

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3、城市的功能

4、城市中人们的生产方式

教学反思:

往来在区域之间

【师】大家经常去超市,在超市看到的商品都是本地的吗?

【生】不全是。

【师】都来自哪里?

【生】……

【师】PPT展示商品产地。

【师】为什么这些东西我们本地不生产?

【生】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也不同。

【师】我们在超市里能买到各地生产的商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为了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

【师】交流和联系非常重要,人类历史的发展也说明哪里有交流,哪里交流频繁,哪里就会发展;反之,哪里闭塞哪里就要落后。

【师】城市输往乡村的有哪些?

【生】电器、服装、药品、资金、技术等等。

【师】对,主要是第二产品和第三服务东西。乡村输往城市的又有哪些?

【生】粮食、木材、鱼类海鲜、肉类、牛奶等等。

【师】对,主要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的产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14-15图片,除物产交流之外,区域之间还有哪些方面的交流?

【生】信息、物资、人才、教育、经济等。

【师】以PPT举例让学生判断属于哪方面的交流。

【师】假如将超市里外地产品剔除,将外地人赶出本地区,我们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落后、倒退等消极影响。

【师】有何启示?

【生】区域间有差异,需要交流和互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师】对,交流和互补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而闭塞和保守会导致贫穷和落后。

【师】写本课时的思维导图,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和讲解。

区域差异(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交流和互补(物产、经济、文化、信息、技术、人才等)→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教学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