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伯

(2023-09-07 23:17:53)
标签:

408厂

插队

知青

南留

分类: 岁月流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是一句激励人们勤奋好学,珍惜时光的话, 说话者通常是学校的老师,或家里的长辈。 而我第一次听到这句教诲,是出自一位关中的农民,他是我在陕西兴平南留村插队时的房东。
 
      我称他十一伯,因为队上和我年纪相仿的年轻人都这样称呼他。也许是因为他在南姓族群中排行第十一吧。插队没多久,由于队里安置我们的茅草房坍塌,我们就住进了十一伯的家里。那天,下着雨,本就很简易的茅草房终于没顶住老天爷的压力,无声响的倒下了。我们二个知青,不知所措,拎着那少的可怜的行李,站在一棵大树下,等待队长的安排,队里的贫下中农们家里有空房的也不少,但没一个吭声的。最后,十一伯的儿子,我们小队的会计,站出来说,“那就住我家吧”。于是,我们住进了十一伯的家中。这也给了我深入了解十一伯的机会。

       一开始,我们是住在十一伯的老宅里,房子很老了,房子很大,却只有一个小窗,房子里总是黑区区的。但总算有了安家之所,我们心里对十一伯充满了感激。他是在我们无家可归的时候,真诚的帮了我们。后来,这老屋也塌了,他就让我们住进新盖的厢房,和他二个儿子睡在一个炕上。

     十一伯的成份不好,是地主,因此他的四个儿子尽管很优秀,却既不能参军,也不能被招工,更不要说上大学了,都做了一辈子农民。

      看过很多电影,电视剧,剧中在知青面临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不是老支书,就是老队长,肯定是贫下中农,而当时我看到的是贫下中农的冷漠,和一个地主家庭在雨中送过来的温暖。我真的无语了。感谢谁呢? 怎么只有地主才有同情心呢?而正是因为这种冷漠把我们这二个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送进了地主的家中。

      十一伯平常话不多,走路也慢。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农民形象。他做农活从不偷懒,认真完成队里每次分派的任务。由于是住在他家,接触多,交流也就多一些,总感觉听他讲话,有趣但又深刻。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让我记忆尤新,终身受益的一些教诲,却都出自十一伯,一位地主之口。

    当时,来到农村插队落户的我们,号称知识青年,却没有什么知识,每日重复着单调的劳动。

    十一伯看出我们的颓废,看出我们对前景的悲观,他和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下面这些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寸金失去还有可,光阴失去哪里寻。"

    "黄河尚有澄清日,为人怎无得运时"?
 
   当时的教育,让我没读过几首古诗。只觉的他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很有道理。后来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唐代王贞白的劝人惜时的古诗《白鹿洞二首》。从此我知道了十一伯知识的渊博,我了解了他是四十年代的高中生,在周至念的中学。我佩服他的学识,更惊叹他的低调,不显山,不露水,平日不说话,一旦开口,便"语不惊人死不休"。

   这是一位有知识的农民,也是一位有遇见的长者。 我很尊重他,但更多的是敬佩。他是村子里少数几个上过中学的农民。他的学识和经历,让他能看淡一切名利,承受命运对他的所有不公。尽管看不到希望,他还坚持让4个儿子都念到了中学,他深知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他信奉的就是那句话: "黄河尚有澄清日,为人怎无得运时"。十一伯是英明的,他的期盼都变成了现实。文革后,他们家的地主帽子被摘除了。他的孙子参了军,入了党,他们家出了全村第一个考上一本的大学生。

一直叫他十一伯,却不知他的真实名字。直到几十年后重返南留,才从他的儿子那里得知他有一个大气的让我惊愕的名字:
南企业。

离开南留后,我没有再见过十一伯,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不是他走的早,而是我回来的太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