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文的魅力--我在美国教中文(转载)

(2022-12-16 10:47:50)
标签:

408厂

情感

陕柴子校

分类: 好文转载

中文的魅力 -- 我在美国教中文

魏红

     伴随着中国的大国崛起,中文成了美国人学习外语的选项之一,学的人各有目的,有人就是想会说几句简单的问候语,觉得时髦或是酷;年轻人希望能拓宽学习和工作的视野;父母认为这是一种为子女的投资;等等。趁着这股东风,我也加入了教中文的行列,希望能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点力所能及之事。

  截至目前为止,我已经教了10几个学生了,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位:
  三年前,有一白人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八和九岁的女儿找到我学中文,这位妈妈当然很能干,应该是位阿庆嫂式的人物。一见面,她就告诉我,两个女儿将要上某某女子学校,现在学中文就是为长远打算。

我很欣赏她的眼光,并且敬佩她的能干,但教两个孩子不应该只付一份钱,按照美国人的惯例,我没有得到我应该得到的,于是我和她谈判,可以给她一些优惠,但要根据规矩办事,既然舍得花大钱让女儿上私立学校,为何学中文又这么吝啬,最关键是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真不是你花个白菜价就可以学到的,否则另请高明吧,而这样的选择就只能是她的损失了。

  瑞涵是位15岁的印度裔女孩,有一个比她大五岁的哥哥正在UC BERKLEY读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她的妈妈是位生意人,算不上是印度美女,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她的爸爸在纽约华尔街工作,具体不太清楚,我也不敢多问,整个家庭的安排属于比较典型的印度裔在美的生活轨迹,他们居住的小镇和不显山露水的豪宅外加一位印度老太太帮忙做管家,当然属于有钱阶层。


  我对印度人一贯没有好感,但是这个女孩子确实很聪明,当时的她刚刚考上纽约一间私立学校读初中。对拼音文字为母语的美国人来说,学习汉语拼音虽然容易,但“JQX”是他们的“硬核”,较难掌握,她因为学过拉丁语,很快就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要领,特别是她不光有语言天赋,还告诉我将来也要像哥哥一样去加州理工学院读理工科。

  她就读的中学在纽约很有名,学生多为犹太裔和有钱人,并且都是考生录取。在她进校的第二年,有位住校的男性高中学长在终考前跳楼自杀了,听到这个消息时的我想,这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啊!


  前后教了她大约两年,后来拿本人的大作给她看时,虽然并不能看懂,但是她读给我听的感觉非常不错,令我感到无比骄傲,这就是我的成绩啊!不过最让我高兴的是,她的生字虽然是小学生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但绝对比她的英文书写的漂亮多了。


  见到克里斯蒂娜的时候,我有些意外和惊讶,因为她告诉我是韩国人,但五官很标致,或用现代话讲即“3D”吧,我真是敬佩韩国人对自己人的关照,被坑蒙拐骗毁容的都是中国人。待看到她的两个八和九岁的女儿后,对两个标准的韩国人长相便没好感

由于历史的原因,韩国人憎恨中国人的程度没有憎恨日本人厉害,又由于韩国比中国经济早起飞了二十年,所以大多数的韩国人对中国人都是又恨又瞧不起的,可一提起当初到中国发了财的韩国人,他们又无比羡慕,所以努力让自己的子女学中文,总之他们对中国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过我心里很是厌恶他们,另外她也是两人交一份钱,得,拜拜了您哪,俺还不伺候呢!

  和22岁的白人男孩杰森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拿了一本汉语考试的教科书告诉我,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中文的基本知识,以便他在今后的编程序中不被中文所难倒。


  他已自学了半年时间汉语,因此对拼音的掌握也是非常的快,对上课所学的东西基本上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只可惜上了三次课便开始了新冠病毒的隔离,由于他开车包括高速公路在内要40分钟才能与我见面,我有些于心不忍,便劝他在附近找一个老师吧,可他告诉我说等疫情过去之后再来。


  利雅的妈妈是位韩裔,爸爸是美国人,爸爸妈妈还都是在中国相识的。我第一次见她那天正是她的八岁生日,她和其它说学了中文孩子不一样的是,她的汉语拼音和中文书写方式都不错,她告诉我是在新加坡学的。


  她的爸爸1978年便去中国学中文,后来在中国生活、工作多年,目前正在新加坡开中国餐馆,并带着5岁的妹妹在新加坡上学,原因是学校里可以学中文,最近大概搬回了美国;她的妈妈曾经在上海生活过几年,这一家人与中国都曾经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会说一些中文,但爸爸的中文最好。


  想到美国人评价在中国的美国人除公司外派之外,大致两种:成功人士,但属于极少数;其次,在美国混不出模样的。


  第一次看到她的爸爸时,我特意留心了一下 :身高大约1.6667米,有些谢顶,五官其貌不扬,但无论如何能在新加坡实现老板梦,应该算是成功人士吧!


  我每次给她上课的时候,她的爸爸就坐在厅里教她五岁的妹妹一些最基础的中文,我心里真的挺感动的,因为许多在美的华人家庭未必做的到;当她的妈妈教妹妹算数时,我就想,现在的小孩子真可怜。


  利雅和妹妹就读的天主教学校距她们家只有几步之遥,每人每年学费六千美元,每天放学后,她还要去学韩文、舞蹈课,周末要去学滑冰、游泳、钢琴和中文,我经常问她:“利雅,你还有什么不会的?!”


  因为是东西方结合的家庭,姐妹俩与纯韩国人家庭的教养的确不一样,两姐妹颇招人喜欢。若碰上她耍赖不想上课,还需与她斗智斗勇,这种时候我便会想,难怪父母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若换成是我的,非楱扁她不可。


  自隔离以来,这是唯一仍在线上教课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