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愿经讲记七:利益存亡品第七

标签:
哲学佛教地藏经解读讲述圣一法师 |
分类: 资料分享 |
地藏本愿经讲记七:利益存亡品第七
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聖一老法師述
此品是地藏菩萨说,也是度生之缘。以三宝威光,能救亡者超出三途、八难;又能令存者增福、增慧。三宝是度生之缘,除此以外,无人能救众生,乃至拜祭鬼神魍魉,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唯仗佛力、法力、供养僧力,方能存亡两利;令无数鬼神,闻之惭愧,皆发菩提之心,而求三宝无漏功德。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此乃阎浮众生识心无定之文。
地藏菩萨在此阎浮洲,度众生度得多,众生心性非常熟识,故白佛言:“我以慧眼而观阎浮众生,第六意识虽能分别诸法,但不了诸法无除,更不了诸法本性空寂,所以妄计实有,著善、恶相;以妄计故,举心动念,无非是生死之罪,总不能超出生死范围,在生死海中打圈转。侥幸获得作善,得利;但当获利时,却忘记昔日作善之因,多数退而不继续修善,所以其福利不久亦尽”。
“若遇恶友、恶境为其助缘,便去造罪。一次、二次、三次造罪,恶种增加,恶种内薰,念念造罪,不能自拔了。所以‘善退恶增’乃阎浮众生之心病。”
是等輩人。如履泥塗。負於重石。漸困漸重。足步深邃。
此喻阎浮众生,善退恶增。
“如履泥涂”,指退善;“负于重石”,指作恶;“渐困渐重”,指恶增;“足步深邃”,指堕三恶道。不能自拔了!
若得遇知識。替與減負。或全與負。是知識有大力故。複相扶助。勸令牢腳。若達平地。須省惡路。無再經歷。
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作恶,渐困渐重,不能自拔,唯知识能救。“知识”者,三宝无漏功德啊!“若”者,侥幸之辞。“侥幸遇到三宝中善知识,替其向三宝中求救,与其减罪,或全灭其罪。三宝有如是大威神力,因三宝是无漏功德,能灭有漏之罪;又能扶其修善,助其不退。三宝教训能令其牢脚,踏实行善,因此得达人天平坦之地,须省作恶是三途恶路,从此再不造罪、再不退善,三宝知识之力啊!”
世尊。習惡眾生。從纖毫間。便至無量。
复举习恶易增之文。
“世尊,众生万不能作恶,一作恶就有种子;种子起现行,又令汝第二次造罪;第二次造罪,内薰为种子,恶种子又增加;种子复起现行,其力更大,无办法不去造罪。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种现相薰,便至无量。”所谓一件秽、两件秽,一秽下去,就不能自拔。所以佛教弟子忏悔,初夜造罪,初夜就忏悔,便容易拔罪,莫待天明,天明则种子已种下八识田中,就难拔了。是以覆藏过失之人,其罪不灭,唯有一直增长下去,如树大难拔了。
是諸眾生。有如此習。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
地藏菩萨说:“阎浮众生既有如是恶习,习恶不能自拔,难免命终时,堕落恶道。若其父母,识得三宝之力:宜为设福,求三宝之力,以资助其前途之路。”无常偈云:“胜因生善道,恶业堕泥犁,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依处。”
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曆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
此乃设福之文。
三宝福田最大,而且是无漏福,故向三宝求福。“或悬五色长旛,竖在刹杆上,随风飘扬,供养三宝;或悬宝盖,覆佛像上”。维摩经长者子以盖供养释迦尊曰:“我今奉佛以微盖,于中现我大千界。”“或燃油灯供养三宝,仗三宝力灯光照诸幽冥,苦痛众生蒙此光明,暂得离苦,得互相见”。
“或读诵大乘经典转入心田,种下大乘善根。当诵经时,自闻他闻,皆获法益,亡者承斯经力,亦得超升。或供养佛像,种种香油、香、华、灯、涂、果、乐,如佛在世等无有异;供菩萨像,功德亦然”。
“乃至念佛万德洪名及辟支佛名,皆是无漏功德,历临终人耳根,一直入本识(指第八阿赖耶识),下为佛种。”所谓“法音经耳,功报弥劫,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能灭诸罪之文。
是诸众生,在生所造恶业,计其果报,必堕恶趣;今缘眷属,为临终人修此种种供养三宝,仗三宝无漏功德,结将来成佛之果,故云“修此圣因”。三宝无漏功德,尚且令人成圣,何况“此人有漏诸罪,而不悉皆消灭耶”!
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前文是临命终时,在三宝种福,能令亡者,不落恶道,众罪消灭。
此文“若更为亡者,七七四十九日内,广造功德,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力,能令亡者,不但灭罪,而且增福;以增福故,承此福力,生人天上,享胜妙之乐。现在眷属,为作福者,所得利益,更多无量。”所谓“冥阳两利,存亡获益”。
因人死,若非有极重罪,其中阴身,七日一死生,如是七次死生,共四十九天,方定其罪福,转生六道。所以在四十九日内做功德,能令亡者,增福灭罪。
是故我今對佛世尊。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
此乃鬼神无力之文。
除三宝之外,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未出三界者,皆是有漏。纵许天龙,有有漏福,亦不能灭有漏之罪。因是之故,所以地藏菩萨对世尊说:“若天、若龙、若八部、人非人等,皆应劝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生灵,取其血肉,造诸恶缘,去拜祭鬼神,及求诸魍魉”。
“何以故?尔所作杀生、害命之罪,拜祭无智鬼神,全无纤毫之力能利益亡者;不但无益亡者,而且所作杀生、害命之罪缘转增,亡者加深其罪。”
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
此带累亡者善缘晚生之文。
“假使亡者自己有福,来世应生善道;或现在之世,不经中阴,即生善道,应获得见圣闻法之分,生在人天中,修诸善法。缘是临命终时,被其阳间眷属,造是杀害生灵、拜祭鬼神,种种愚痴不合理的恶因,令是命终之人,在阴间殃累对辩公庭——言非教他作,而晚生人天善处。”
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
带累亡者,加深其罪之文。
上来七者,有善殃累,晚生善处。“何况亡者,一生无少善根,纯是恶缘,据其本业,自受恶趣之报;何忍眷属,在其临命终时,杀生拜鬼,作是恶业,更增其罪呢!”
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複困重。
此为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阎浮提众生。“从远地来”,指舍父逃走,从无始以来,入生死苦海。“绝粮三日”,指在生死海中,若有三无漏学资粮,可出三界。第一戒无漏学资粮,持戒清净永不堕三恶道,即出三途。第二定无漏学资粮,有四禅八定,远离贪欲,不受欲界生死。第三慧无漏学资粮,能破色、无色界生死,就出三界火宅,还自己的老家,登涅槃之彼岸,见慈父之佛陀,受如来的家业。若人绝了戒、定、慧三种资粮欲出三界,则难中难矣!况且迷真起妄,妄执五阴重担为我我所,造十恶之罪;一恶具十,十十成百,故云“所负生死重担,强过百斤”。又临命终时,忽遇不体心的眷属,为其杀生拜祭鬼神,此罪加其身上,故云“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令亡者罪上加罪,故云“转复困重”。
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此乃三宝无漏功德,乃至极小,烦恼不能坏,而终坏烦恼;生死不能坏,而终坏生死;业障不能坏,而终坏一切业障。因三宝功德,犹如金刚,一切不能坏,终坏一切。
所以地藏说:“世尊,我观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海中,依教奉行。于三宝中,所作善事,乃至一毛之轻、一渧之微、一沙之小、一尘之细,皆是无漏善根。善根成熟,种子起现行,就能返迷成悟,破诸烦恼,成就出世利益,一得永得,不从他得。”
华严经云:“了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从他悟。”
印度外道祠天,以金造天像头,夜有贼来偷,天神不与,贼惊惶间,大呼南无佛一声,取头而去。天明大众均曰:“无天神来附。若有,云何被贼取头去?”天神附一人身上曰:“贼来取头,本不得,因贼大呼南无佛,缘此得便,取我头去。”大众均曰:“神不如佛,我们改奉佛罢!”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否。
大辩兴问之文。
闻地藏说,但以佛教中,作丝毫之善,悉皆自得,不落空过。
“即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佛法有四大辩才,一、法无碍辩:诸法名相,通达无碍。二、义无碍辩:义理无穷,深悟实相。三、词无碍辩:文词藻章,华丽宣扬。四、乐说无碍辩:一法演无量法,一义含无量义,重重宣说,周旋无尽。印度“长者”,尊贵之人也。“久证无生”者,诸法本不生,迷故有生,妄见也;正见,则法法无生,生死本无,非有生死可断啊!烦恼本不生,非有人断于烦恼啊!业障本空,非有业被人空啊!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者,无生义也。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诸法岂有生耶!中论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是故说无生”。我们推穷诸法,不见起处,则诸法不生义定;不生则不灭,不增则不减,不垢则不净,是诸法的空相。证此空相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是无生法忍也;是我们的清净法身,无生无不生,大用现前,就可以分身十方,广作佛事,随缘度生。地藏菩萨分身十方地狱,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文中说“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此方现长者,难保他方现菩萨身,或者罗汉身,因为无生无不生,能现一切身啊!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南阎浮提众生命终,‘小眷属’指其儿女,‘大眷属’指其父母,有时儿女超度父母,有时父母超度儿女,故云‘小大眷属’。‘为亡者修功德’,指悬旛、悬盖、拜忏、诵经等,乃至设斋供养十方僧。‘造众善因’,指燃灯、造像、布施,以其功德回向命终人,得超升利益,及解脱三恶道之苦否?”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略说为亡者作福得益之文。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临终闻名悉脱之文。
长者啊!我仗佛力说未来及现在,一切众生等(等字包含六道),临命终时,神魂离身,一切放下,唯有一心闻佛名号,与佛功德相应;或闻菩萨名字;或辟支佛名字(皆是圣人,皆是无漏功德),一念相应,即时就能消灭罪垢,又能转无罪而成有福。所谓有罪灭罪、无罪增福,故云“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代做功德之文。
我佛为俗人说法,必先戒论、施论、生天论。因俗人本不求了生死,所以佛对机施教,教其持戒及布施作福,求生天上,永处福地。
地藏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时未曾修一毫之善,多造众恶——利己损人之罪,命终之后,假如眷属,或小儿女、大父母,为亡者造福,悬旛、悬盖、燃灯、烧香等福业。资生天上福堂,人间福处,故云‘福利’。一切圣事,指诵经、念佛、拜佛、供斋等,皆法门正事,能获出世三乘圣果,故云‘圣事’。如是功德,七分中,亡者获得一分,六分功德生人自得”。经云:“亡后作福,死者七分获得一,余者属现在。”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以是之故,莫待死后,别人代汝做,何不生时自己修,七分获得七分。况且现在身康力健,至诚而做,一心而为,可能十分,就得十分,故云“分分自获”。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无福苦闷之文。
身有生老病死;心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一切无常。而且谁也不知何时死,更不知何处死,又不知怎样死。有婴儿亡、有少年亡、有的壮年亡,乃至老年亡。且孤坟多是少年人,莫待老来方修福啊!
地藏说:“无常鬼,何时来,不会讲给汝听,多数突然而至,故云‘不期而到’。等汝死了之后,中阴身在幽冥界空中游行,此时又未知自己到底罪多福多;且中阴身更无常,七日一死,极其量,七七四十九日寿限,就赶快去投胎。牛胎、马胎、鬼胎、人胎,谁亦不能自知,此时如痴如呆、如聋如盲。或者中阴身,在诸司辩论业果”。地府有五个官,一鲜官,审汝杀生几何。二水官,审汝作贼多少。三铁官,审汝邪淫次数,四土官,审汝两舌口业。五天官,审汝饮酒斗量。
“如是辩论业果,有时心重境轻,其罪便大;有时心轻境重,其罪可小;有时作业心境俱重,则罪大恶极;有时心境俱轻,其罪微乎其微。如是辩论,审定之后,据业轻重,而受六道生。当未测之间,能不千愁万苦!何况定了重罪,堕落诸恶趣,闻之更悲恐矣!”地狱判罪,杀生者,朝生暮死报;劫盗者,当作猪、羊受人屠割;淫泆者,作鹤鹜獐麋;两舌者,作鴙枭鸺鹡;捍债者,为驴骡牛马,故云“据业受生”。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是命终人在七七日内,未受生以前,无不念念间,望阳间骨肉、父母、儿女、兄弟、夫妻等眷属,代其向三宝作福,以资救拔。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无救之文。
中阴身过了四十九天,阳间骨肉不造福而来救,则随本人之业而受报。若是有福犹自可,往生人天;假若是罪人,入三恶道,动经千百岁中,不见解脱之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受无间苦,更不知何日出离。
複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营斋如法之文。
复以无救堕苦之次,“长者啊!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其眷属骨肉,为修营斋,供养三宝,以此功德,资助亡者,最重要未献佛、供僧慎勿自食”;若先自食,则成残食。“残食”者,食过之物也。若将残食供佛及僧,全无功德,不如不作。
“及营斋期间,慎勿将米汁菜叶,弃于地上。”供佛余物,岂可弃地,弃地则不恭敬耳。应将残物,待斋食竟,施与畜生。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如法得力之文。
如有违前文设斋之仪——先行自食;及不精勤护净,以秽手触食;米泔菜叶,弃于地上。如是不法,则命终之人,全无功德,了不得力。如精心勤力护净、设食,奉献佛僧,求十方僧人之福,则命终人,七分获一分功德。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如法获利之文。
因是之故,长者,阎浮众生若真能为其父母,乃至为其六亲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三宝,以资亡者。则应志心诚恳、勤劳、护净,如是如法设斋,则亡者、生者皆获大利。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大辨長者作禮而退。
佛在天宫为母说法毕,放无量光明云,无量天龙鬼神来会天宫,从佛闻法,滋润心田。又闻地藏菩萨亲口说,拜祭鬼神魍魉,无丝毫之力利益亡人,空受人间血肉祭祠,得无愧乎!皆由我等,从来未曾修无漏功德,所以不能救度亡者,我等何不齐发菩提心,求出世无漏功德,方能利益众生,所以千千万万阎浮鬼神,皆发无量菩提之心。菩提心内具无量功德,故云“无量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