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藏本愿经讲记八: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2023-11-19 20:28:08)
标签:

哲学

佛教

地藏经

解读讲述

圣一法师

分类: 资料分享

地藏本愿经讲记八: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圣一老法师述

地藏本愿经讲记八: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此品也是度众生之缘,即烧香、诵经、造旛、造像、斋僧、供众等,种种善缘也。

阎罗王,此云双,苦乐双受故。若论本迹,则难思议。

汉益州刺史,郭徐安病重,其妻问欢喜天。天言:“可发愿一日中造地藏菩萨像。”安即发是愿。一日,忽闷绝,经三时,安醒,自言入地狱。阎王告曰:“公依妇恩,发愿造大王像,我为令众生偿罪业,现阎王身,实是法王。若有众生,归依地藏,满足所求,公急还人间,毕其愿。”

观此文,则阎罗王也是菩萨化身,与无数鬼王,治恶人之罪,令其改恶修善也。

今天既至天宫,乘此因缘,在佛前赞叹地藏菩萨教化地狱众生之丰功伟绩也。

爾時鐵圍山內。有無量鬼王。與閻羅天子。俱詣忉利來到佛所。

天有天王、人有人王、地府有阎罗王,亦称阎罗天子,与无数鬼王,在地府教化罪人,使令修善。

尔时者,指佛在天宫为母说法毕,放无量光明云,即仗佛力,与地藏菩萨同来天宫闻法之时也。

所謂惡毒鬼王 

人有三毒、十恶。此鬼王以毒攻毒,以恶出恶,故名。

多惡鬼王。

一念心具诸恶,何况念念。此鬼现忿怒之相,令人见之,不敢复起恶念,故名。

大諍鬼王 

大诤者无诤也。此鬼王令人解怨释结,故名。

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 

此三鬼王,皆以兽形得名。

散殃鬼王。 

此鬼王令人莫作诸恶——如不孝父母、不敬师尊等,否则灾祸临身。

飛身鬼王。 

即飞行夜叉之帅。

電光鬼王。 

眼如闪电。

狼牙鬼王。 

口露凶牙。

千眼鬼王。 

全身千眼,瘟疫神也。

啖獸鬼王。 

主兽。

負石鬼王。 

令小鬼负石、担沙,填河、塞海。

主耗鬼王。 

百物耗损。

主禍鬼王。 

横祸降临。

主食鬼王。 

即面然大士,分衣施食。

主財鬼王。 

护人得财。

主畜鬼王。 

主六畜。

主禽鬼王。主獸鬼王。主魅鬼王。 

可以名思知。

主產鬼王。 

即送生、保产者。

主命鬼王。 

主人生死之命。

主疾鬼王。 

主人种种病。

主險鬼王。 

高山峻岭、大海深渊,由他主理。

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 

可以名知其义。

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 

有翻大力。

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 

有翻火神。

阿那吒王。 

可能那吒太子,统领群鬼。

大阿那吒王。 

可能多闻天王手下大将,统领一切鬼神。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與百千諸小鬼王。盡居閻浮提。各有所執。各有所主。 

鬼王率领小鬼,尽居阎浮提。各有所执,执领权柄;各有所主,主理职务。所谓鬼有鬼世界啊!

是諸鬼王與閻羅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俱詣忉利。在一面立。 

阴阳路别,天地悬隔,阎罗与鬼王,能上天宫者,赖佛威神力,及地藏菩萨愿力,俱诣忉利天宫,在一面立,听佛说法。

爾時閻羅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與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薩摩訶薩力。方得詣此忉利大會。亦是我等獲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問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說。 

阎王疑问之文。

有疑在心,今日见佛,岂不请问,决己所疑。

尔时者,无量鬼神闻法发菩提心之时。阎罗乘机请佛决疑,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难得有机会上天宫,今既仗佛威神及地藏菩萨大慈力,带我等来天宫,我等非常欢喜,不是我等见佛闻法,修行获出世善利故。但我心中有小疑问,若不解决,恐怕对修无上菩提之事有所障碍。故我今日,大胆敢问世尊,唯愿世尊垂慈为我宣说。 

佛告閻羅天子。恣汝所問。吾為汝說。 

我佛大慈,如钟高悬,有叩即鸣。佛一切智,无一事不彻,故云恣汝所问

是時閻羅天子。瞻禮世尊。及回視地藏菩薩。 

既佛许答,即行礼仪,一瞻一礼世尊,同时回眸熟视地藏菩萨,望表同意。因地藏是阎罗王之师啊!

而白佛言。世尊。我觀地藏菩薩。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眾生。不辭疲倦。是大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神通之事。然諸眾生。獲脫罪報。未久之間。又墮惡道。 

阎罗白佛言:世尊,我已观到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度脱罪苦众生,不知费了多少精神,处处教化、时时救度,而不辞疲倦。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拔众生罪,令离三途苦,得人间乐。既生人道,自应广修善法,以报菩萨救度之恩。而所度众生,大不如然,不久之间,又入三途,再堕恶道。因人间百年,就是地狱一日,菩萨度罪人,早晨出地狱,晚上又见其再来;岂不令阎罗王怀疑:怎么这样快又回地狱来呢?

世尊。是地藏菩薩。既有如是不可思議神力。雲何眾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脫。唯願世尊。為我解說。 

此是疑点。世尊,地藏菩萨有不可思议神力,度众生出地狱上生善道;众生既受菩萨教化,自应依止善道,修无漏法,得出三界,永取涅槃,解脱泥犁。今不尽然,不久又见其再入地狱,莫非菩萨神力不足令其依止善道,抑或众生立志不坚,不能安住善道呢? 

佛告閻羅天子。南閻浮提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 

众生习恶,且性刚强,种子起现行,其力猛利,不但菩萨难调,就是他自己亦难制伏。 

“把手相牵行不得,为人自肯乃相亲”,所以菩萨难调;恶习种子起现行,自无断腕之勇,又无自克之志,是以自亦难伏。

是大菩薩。於百千劫。頭頭救拔如是眾生。早令解脫。是罪報人乃至墮大惡趣。菩薩以方便力。拔出根本業緣。而遣悟宿世之事。 

此乃轻重俱救之文。

世尊说:地藏大士,对造罪之人,历百千劫,头头救拔。此头造罪,即向此头救;那头造罪,又向那头救。处处造罪,处处救;刻刻造罪,刻刻救,故云头头救拔,乃至有罪必救。如是令造罪之人,早令解脱,菩萨那时才心安。菩萨如是救造罪之人,假若作大重罪,堕大恶趣者,菩萨亦以巧妙方便,为作釜底抽薪办法,拔出其根本造罪之缘。三毒是造罪之缘,成实论云:“树根不拔,其树犹生;贪根不拔,苦树常在。故知生死,贪爱为本,若灭贪欲,名第三谛。”无明偈云:“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根本业缘既拔,而今自悟宿世之事,翻然不再造罪,上生人天。 

自是閻浮眾生。結惡習重。旋出旋入。勞斯菩薩。久經劫數。而作度脫。 

菩萨既然如是刻苦度众生,拔其根本罪根,使出三途上生人间。怎奈阎浮众生,结恶结得多,其习气种子特别重;种子内薰,不知不觉又去造罪,致令暂出三途,不久又入地狱,菩萨又去度。菩萨有愿力,不退心,致令经久远劫而作度脱之事。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誤入險道。其險道中。多諸夜叉。及虎狼。師子。蚖蛇。蝮蠍。如是迷人。在險道中。須臾之間。即遭諸毒。 

世尊设譬喻之文。

譬如有人,指一切众生。迷失本家,指众生迷真起妄,背觉合尘,舍父逃走,而入三界火宅。误入险道,三界六道,三善道是夷路,三恶道是险道;指众生从人天路误入三恶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三恶道众生,恶心所特别多,大烦恼八个、随烦恼十个。总而言之,不离见、思二惑。见惑五利使(身、边、邪、戒、取)起时捷疾,能伤慧命,故云多诸夜叉

及虎、狼、师子、蚖蛇、蝮蝎,指五钝使(贪、嗔、痴、慢、疑)起与断俱迟钝,故名五钝使。三恶道众生,五钝使特别重,能伤法身。如虎喻慢、如狼譬贪、师子譬愚痴、蚖蛇譬嗔、蝮蝎譬疑。如是迷人,指迷理起惑之人。在险道中,迷理轻则惑薄,是人天道;迷理重则惑厚,是三恶道。须臾之间,指一时不觉,烦恼丛生,见思炽盛。即遭诸毒,将造罪业,欲去地狱。

有一知識。 

指地藏菩萨。

多解大術。 

二乘只有定慧而无方便;菩萨不然,既具般若,又有方便,故云多解大术

善禁是毒。 

既降伏自己的烦恼,又有方便能降别人的烦恼,故云善禁是毒

乃及夜叉。

菩萨有大方便,能教人破见惑五利使。

諸惡毒等。 

又能教人降伏五钝使烦恼。

忽逢迷人。欲進險道。 

菩萨权智鉴机,有先见之明,知烦恼炽盛的迷人欲作罪。

而語之言。咄哉男子。 

菩萨权智,防微杜渐,制之于未然。咄哉者,警觉之词,汝是男儿大丈夫,岂可起惑造罪耶。

為何事故。 

为何事业。

而入此路。 

而入地狱。

有何異術。 

异术指方便权智。汝有方便智否,有则虽入恶道。

能制諸毒。 

能制伏见、思烦恼,则不为所害。

是迷路人。忽聞是語。 

欲作恶的迷人,忽闻菩萨开导,指示自己的迷津,方知随烦恼作业,是堕地狱受苦,非入地狱游观。

方知險道。即便退步。 

即时止恶不作,不造罪、不起惑,是名退步。

求出此路。 

广修众善,求出三途。

是善知識。 

菩萨以同事摄,与迷人同修。

提攜接手。 

勉其精进向善。

引出險道。 

灭恶不作,即出恶道。

免諸惡毒。 

免受三恶道苦,保全法身慧命。

至於好道。 

既生人天好道,教其做人之法。

令得安樂。 

知礼识义,身安心乐。

而語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後。勿履是道。 

知识又勉之言:咄哉!大丈夫,时时觉照,刻刻留神。更莫起惑造罪;从今觉悟,重新做人,勿陷前辙,再去造罪,而入恶道。 

此路入者。卒難得出。 

三恶道时长,入易出难,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複損性命。 

在三恶道受诸剧苦,且损自己的法身慧命。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 

迷人闻法觉悟,心生感谢;尊重慈教,铭刻五内。

臨別之時。 

菩萨教化已毕,临别赠言,叮咛付嘱。

知識又言。 

嘱令化他。

若見親知。 

嘱令先度六亲眷属。

及諸路人。 

后及疏友,乃至初相识者。

若男若女。 

无论他是男、是女,皆是法器,皆应为说。

言于此路。 

为言:切莫随自己的烦恼惑,去造十恶之罪。

多諸毒惡。喪失性命。

堕落三恶道时,受诸剧苦复损性命。

無令是眾。 

常以佛法劝人,无令众生,自迷自误。

自取其死。 

抱石沉渊,自取其死。

是故地藏菩薩具大慈悲。救拔罪苦眾生。生人天中。令受妙樂。是諸罪眾。知業道苦。脫得出離。永不再曆。 

此乃合法之文。

因是上来譬喻之故,地藏菩萨亦复如是,具足大慈悲度生之愿,常常在三恶道中,救拔造罪受苦的众生上升人天路上,令其知仁行义、止恶修善,而享受身心轻安的妙乐。是诸罪众,既知三恶业之苦,又蒙地藏教化,减罪、赦罪,脱得出离,永不再造恶业而历险道。“知过能改,堪称健儿”,受教之人啊!

如迷路人。誤入險道。遇善知識。引接令出。永不複入。 

复说喻文。

如譬喻中的迷人,误闯入险恶之道,遇善知识,教化引出险道,永不再入。

逢見他人。複勸莫入。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脫竟。更不復入。 

复说合法。

地藏菩萨度出地狱之后,劝其转教别人,莫作罪堕苦。应对人言,自己因迷,起惑、造业、堕狱,幸蒙地藏救拔,今出地狱,更不敢造罪,复入恶道。

若再履踐。猶尚迷誤。不覺舊曾所落險道。或致失命。如墮惡趣。 

再标譬喻。

此乃譬喻中迷人出离险道,转过头来,又忘记善知识的教训——嘱其莫入险道——犹尚如前一样的迷误,忘记旧时所行的险道。此次再入,罪上加罪,致令丧身失命,如同堕在地狱不能自出。

地藏菩薩方便力故。使令解脫。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業結重。永處地獄。無解脫時。 

再标合法。

地藏菩萨用方便力,将堕地狱的人,救拔其罪苦,使解脱苦道,上生人天路。但此人无定性,不久又起惑作罪,旋又再入地狱。若其罪轻,菩萨依然接引;假若此人造罪,作得太深,结业太重,永处无间狱,经历多劫,无解脱时,则地藏菩萨救不了。

爾時惡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諸鬼王。其數無量。在閻浮提。或利益人。或損害人。各各不同。然是業報。使我眷屬。遊行世界。多惡少善。 

鬼王述职之文。

尔时者,世尊说毕之时。恶毒鬼王为大众之首,代众陈述鬼王之职;合掌恭敬,敬白佛言:世尊,我等鬼王,其数无量,总都住在阎浮提,有的住山、有的住水、有的住空、有的住地府。我们的职责,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有的专门利益人,有的专门损害人;或损、或益,各各不同。然而皆是众生业报所感,使我眷属司各种职业,作损人、益人之事。我等眷属游行世界,每每观察世人,恶者必定罹祸,善者必定获福。但是,观来观去,总是恶人多善人少啊! 

過人家庭。或城邑聚落。莊園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髮善事。乃至懸一旛。一蓋。少香。少華。供養佛像。及菩薩像。或轉讀尊經。燒香供養。一句一偈。 

护人修善之文。

一切鬼神皆受佛付嘱,有的护法、有的护戒、有的护禅绥、有的护行善者。

鬼王又说:我的眷属游行世界,过人家庭、或城市县邑、聚落乡村、华丽庄园、大小房舍,或见男子女人,能修一毛发善缘之事,建立伽蓝,造佛圣像,乃至悬一旛、一盖,供养三宝;少香、少华,奉献佛像及菩萨像。 

印度散花、中国献花,风俗不同。大品云:“一华散空,乃至毕苦,其福不尽。”

释迦灭度之后,印度有一优婆塞路上得一庵摩罗花,入波罗提木叉寺,见释迦佛像相好,念佛功德,即时心热毛竖,上华供佛。

出问知客师:“一华供佛,得福几何?”答言:“不知,汝问读经者。”读经说:“我未得天眼神通,不能知见果报,汝问坐禅阿罗汉。”罗汉入定,观其舍身次第,天上人间,八万大劫享人天福,而其福不尽,再观不知。罗汉上升兜率天宫问弥勒。弥勒曰:“佛福田无量,最为殊胜,种种果报无尽,我亦不知。假如千万补处菩萨,亦不能知,唯佛乃知。”可知一花至诚供佛,乃至毕生死苦,其福不尽,直至成佛。或转读大乘佛经,佛理渐渐明,惑业渐渐消,惑消理明,功德甚大。或烧香供养经中一句、经中一偈,皆是如来法身舍利。法华经云:“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观此文,则鬼王尊重少香、少华,供佛、供法之人,非无因也。

我等鬼王。敬禮是人。如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敕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護。不令惡事。橫事。惡病。橫病。乃至不如意事。近於此舍等處。何況入門。 

敕令卫护之文。

我等鬼王敬礼敬佛之人,如过去庄严劫千佛、现在贤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一样恭敬。因为此人敬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闻法,必定成佛,所以鬼王最敬供养三宝之人。因此鬼王敕令小鬼,各有大力,及其所管辖土地之分,方便卫护。不令世间恶事(伤人伤物之事)、横事(横祸飞来之事)、恶病(难医之病)、横病(外来流行症、传染病等),乃至小小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我等保其身心安乐,好向三宝中,种菩提之因,将来结菩提之果啊! 

佛贊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與閻羅。能如是擁護善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釋。令衛護汝。 

佛赞善哉之文。

佛赞鬼王:善哉善哉!称赞之词。鬼王啊!汝能这样拥护,则令最初发心学佛之人不退心啊!汝这样一护,又令无数小鬼仰慕学佛,间接发道心啊!汝一举而两得,故赞善哉善哉

汝等鬼王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敬佛男女等,吾亦告梵王、帝释,卫护汝等早脱鬼伦,迳生天宫。梵王统大千界,帝释治一四天下,鬼王属其所管,故云吾亦告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 

鬼王各有所执、各有所主,是权柄,主理一事。此鬼王主理人生时、死时之命,亦含保护生死之意。

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 

述职之文。

我因过去所种之业,今日缘熟,主理此洲人命——生时、死时,由我主理其事。 

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眾生。不會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 

既业缘所系,要我主理此职务;在我本昔之愿,也是利益众生,我就借此机会,用此职务,去做利生之事,满我度生之愿。但众生不会我意,不与我合作,致令生时、死时俱不得安稳。

何以故。是閻浮提人。初生之時。不問男女。或欲生時。但作善事。增益舍宅。自令土地。無量歡喜。擁護子母。得大安樂。利益眷屬。 

何以故,解释之词。凡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生男、生女,在未生以前,应该作三宝善事,或世间利生之事。利人有福、供佛有福,以此福力,增益舍宅威光。因为凡是舍宅,皆有宅神,当方亦有土地神。如是汝能向三宝作福,土地神欢喜无量,预先拥护子母,临生之时,外邪不侵,母乐子安,阿父添丁,合门欢喜,眷属增益。

或已生下。慎勿殺害。取諸鮮味。供給產母。及廣聚眷屬。飲酒食肉。歌樂弦管。能令子母,不得安樂。 

作殃自受之文。

天地有好生之德。自古放生,体天行慈,名之为仁。自古杀生,背天作恶,名曰残忍。人畜虽殊,爱子之心一也。云何庆我子生而杀飞禽走兽眷属,伤其母子之情呢?

昔日周豫学士,尝煮鳝除盖,见其鞠身向上,而以首尾就汤。剖之见腹中有子,乃知鞠身避汤煮爱子之故。所以主命鬼王曰:未生之前,或已生下,慎勿杀害生灵,取其鲜味,供给产母。及已生下,小儿满月时,广邀眷属、亲友叙欢,可设素菜,慎勿饮酒食肉——酒能乱神,肉由杀命。饮酒,断智慧种;食肉,断慈悲种,我佛五戒,早令人持。更莫歌乐弦管,唱世间之乐荡情而逸志。如是违天地之仁慈;乖主命之愿心;减舍宅之威光;触土地之护意,致令子母俱不得安乐,其过也将谁归?

何以故。是產難時。有無數惡鬼。及魍魎精魅。欲食腥血。 

示其祸缘之文。

何故子母不安?因为临产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候食腥血。生时恶露之血,好多鬼来争食,稍微无福者,鬼得其便,连母子皆犯之,致令母子不安。护净经云:“饿鬼常守捕妇女,产藏血不净,以为饮食。”

是我早令舍宅土地靈只。荷護子母。使令安樂。而得利益。 

主命护安之文。

主命自谓:我既主人之命,人之将生,干系在我,故先令土地、宅神荷护子母,使安稳而生。听呱呱之声,父有添丁之喜,家无断火之忧,土地等荷护,实主命之使令。

准道藏:“人间生男女时,九天玄女遣天神于空中称唱奉恭。生男,唱奉一千六百声,欲其在家奉亲,出仕奉君;生女,唱恭一千六百声,令其归夫家时,恭敬翁姑与夫也。”焰口云:“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

如是之人。見安樂故。便合設福。答諸土地。翻為殺害。聚集眷屬。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損。 

犯殃自损之文。

如是产家男女之人,见产育安乐,应思安乐之故,功由土地,便合设福诵经、放生等善事,酬答宅神、土地之恩;今翻杀害生灵,聚集眷属歌乐弦管、饮酒食肉,多作诸罪,背神之护。以是之故,作殃自受其报,子母俱损,非主命不护啊!

又閻浮提。臨命終人。不問善惡。我欲令是命終之人。不落惡道。何況自修善根。增我力故。 

护命终之文。

主命说:阎浮提人,命终之时,不问是善、是恶,在我本愿,总令其命终之后,不落恶道受苦。何况其人自有善根,增我助彼之力,则生善道矣! 

人生无不死者。法句经云:“命如华果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

此偈人命无常啊!

法句经云:“人作善恶,殃福随人,虽更生死,不可得免。”

此偈殃福难免。主命鬼王菩萨心肠,总想其脱苦得乐。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恶鬼诱引之文。

物以类聚,无不欲其眷属增多,物之常情,鬼道亦然。自己作鬼,想人作鬼。所以阎浮提行善之人,有大福力,其临命终,百千恶鬼,便想办法。鬼神有五通,假若其人想念父母,鬼即变其父母形像去迎接他;若起兄弟姊妹、夫妻姑姨之念,鬼即随其所念,变种种形去迎接他。亡人不觉,一念生著,随念即生鬼道,为鬼眷属。因此人有福,做有福鬼,其余恶鬼,皆占便宜。有福尚令其堕落做鬼,何况本造恶业受鬼道报者,难脱其伦矣!

何以有福之人堕落鬼道呢?

分别业经佛告阿难:“行恶人,好处生;行善人,恶处生。”阿难曰:“是事云何?”佛言:“恶人,今生罪业未熟,宿世善业已熟,故今生虽为恶,而生好处;或临死时,善心心数法生,亦生好处。”

“行善人,生恶处者,今世善未熟,过去恶已熟,故今虽为善,而生恶处;或临死时,不善心心数法生,亦生恶处。”

观此文,善人临死,被鬼神变其亲爱眷属形像,彼不了故,一念生著,便生鬼趣,非无因也。所以临终慎勿起邪念,否则堕恶道;要正念现前,心不颠倒,方能生净土啊!

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 

神识惛昧之文。

世尊,我观阎浮提,男子也可,女人也可,临命终时,总是神识惛昧。因命终人,四大分散,一口气不来,身虚体冷,眼、耳、鼻、舌、身五识先坏。坏故,虽有眼,不能见;有耳不能闻;鼻不嗅香;舌不能言;身无觉触。五情既坏,则无法尘,流落意地。意识不起作用,所以不辨善恶,唯有随业受报。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善缘不堕之文。

生死关头,最为要紧。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因人死而未生,前阴已谢,后阴未至,中阴现前,遇善缘则善,而生善道;遇恶缘则恶,而堕恶道。

所以阳间眷属,当须设大供,供养三宝,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往生善道;或转读世尊所说之经,如无量寿经、金刚、法华等经,法力无量,能令亡者,识神不落恶道;或念佛名号、菩萨名号,名含万德,仗佛万德之力,能令亡者,离诸恶道。善缘既来,恶缘即谢;光明来,黑暗谢,一切诸魔鬼神,悉皆退散,无能为力。仗三宝之力,决生善道矣!

世尊。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主命鬼王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事急心专,其心猛利,若能得闻佛名号,即时将佛名号,种在八识田中,牢不可破。

名能招德,无量佛德在其中,且其心猛利,乘此心数,速生善趣,不堕恶道,此事无疑。一菩萨名亦然,如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等大菩萨名。或闻大乘经典,一句一偈。其心猛利,执持一句一偈念念不放、念念相续,如堕大海,执一木板,牢不放手;仗此一偈一句功德,能破地狱苦。所以小小恶业,合坠恶趣者,仗此念念执持一句一偈,或一佛名号功德,如汤消冰,寻即解脱。

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因五无间杀害父母、和尚、阿阇黎、阿罗汉,此罪大恶极,临终之时,不经中阴,不隔异熟,一刹那间,直入阿鼻地狱,无暇闻佛名、一句经典。所以慎勿作五无间杀害之罪。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發如是大願。於生死中。護諸眾生。若未來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願。總令解脫。永得安樂。 

佛赞劝勉之文。

死而未生,以其中间,心性猛利,心性最灵。所谓非阴非阳者也,此时种善根,最容易得力。

因此佛告鬼王:主命,汝有大慈心,能发如是大慈愿。于生而未生,死而未死之时,救护众生,最容易得力。望汝未来之世,一切众生,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利益有情。不论有罪无罪,总令解脱,令生者、亡者,永得安乐。 

鬼王白佛言。願不有慮。我畢是形。念念擁護閻浮眾生。生時死時。俱得安樂。但願諸眾生。於生死時。信受我語。無不解脫。獲大利益。 

不忘本愿之文。

愿力最大,愿力最难忘,依愿而行,利益众生,便是菩萨人。今主命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一生之力,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只要众生在生死关头,紧急之时,信受我语,与我合作,听我的话去作,无有不得解脱三恶道,而获生人天大利益者。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是大鬼王。主命者。已曾經百千生。作大鬼王。於生死中。擁護眾生。是大士慈悲願故。現大鬼身。實非鬼也。 

此乃开迹显本之文。

开示现鬼王之迹,而显实是菩萨之本。法华经云“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是也。况且非本无以示鬼王度生之迹,非迹无以显菩萨慈悲愿力之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识得迹,就能下化众生;识得本,就能上求佛道。故菩萨现种种身而度众生,岂独鬼王身乎!

观此文,则阎罗王及诸鬼王,皆是菩萨;各承愿力,现鬼王身,在幽冥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但能利益众生,便是菩萨,利生功德圆满,即证菩提。在天上、在人间、在地府,皆能行菩萨道,功德圆满,皆证菩提。因度生为因,菩提为果,故欲取菩提者,须度众生。普贤行愿品云:“诸佛如来,以大慈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观此文,鬼王百千生作鬼王身,在生死中,用大悲水饶益众生,宜乎其受记,当来作佛了。

卻後過一百七十劫。當得成佛。號曰無相如來。劫名安樂。世界名淨住。其佛壽命不可計劫。 

鬼王受记成佛之文。

观因记果,故名受记。如来有三达智:一、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二、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三、智慧知未来世无碍。所以鬼王成佛之事,如来一一备知,为其授记,令其欢喜,坚其心志,亦令一切鬼王欢喜;鬼王可以行菩萨道故,亦令一切众生欢喜。鬼身尚且成佛,何况人身,天身耶!

佛金口记鬼王,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其度生功德圆满,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无相是其别号,通号是如来。无相者,无有相,无无相,离一切相,故名无相。其成佛时,劫名安乐,其时人民,身兮安乐;世界名净住,其国人民,清净共住故;其佛寿命不可计劫,长寿说法度生故。

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議。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佛告地藏:主命鬼王今日修因,将来成佛是果。佛因佛果其事如是,谁亦想不到,谁亦说不到。以鬼王身行菩萨道,真是不可思议。鬼王现在结缘结得多,将来成佛,所度人、天悟道亦不可限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