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手记038:关于“侵扰”一词
(2022-07-25 23:45:10)
标签:
文化文字方言腾冲云南 |
分类: 读书札记 |
关于“侵扰”一词
腾冲有个词,叫做“侵扰”,也经常只简单说一扰。意思都一样,就是纠缠,缠着不放,缠着的意思。
比如说,扰着不放,不要一天的侵扰着我,我们去扰某某喝一台酒,等等。
这个词,写作“侵扰”,因为这个扰字,现在大家只知其绕这个音,所以也经常会说成扰的本音,扰,扰某某人一顿。或者说,来腾冲么扰我,也就是找我的意思。
之前并不知道这个词的写法,如果要写成同音字,可能也是写做“经幽”之类的吧。当然也不知其它地方有没有这种说法,一直以为是腾冲独有。
今天读到1990年出版的《华宁县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中豆祖焘先生文章“记龙云的几件事”,才知道这个词的真身,并知道,这种说法,并不只腾冲一地独有。文中回忆龙云与永善人刘副官的一些事:
两人为总角之交,也是讲武堂同学。刘为人忠厚,做事(当官)不会要钱(搜刮钱财),钱用亏了,便去找龙要。有人向龙建议说:“倒不如委他(指刘)去做个县长,找几文钱,免得天天来找主席要。”龙说:“他(指刘)做人太好了,弄出事情来倒教我来处理。他的开用,只好由我负责补贴了。”
接着,陈守仁又告诉笔者,前天,刘副官去向老主席说他负了三万元的债,要主席替他赔还。主席问:“是国币还是滇币?”刘副官便发怒道:“格是你享福享昏了,这个时候哪个还兴说滇币国币?”刘又横蛮无理地说:“你这种人只配这样。”老主席无奈,叹了口气,派人通知王吉甫开了一张三万元的支票给刘还账。刘把支票拿在手里,和龙闲谈了一会,忽然又对龙主席说:“我女儿许配给王家,冬月间要做媳妇,到那时你还不是要给我点钱才办得成。”老主席道:“你咋个样样事都来扰(按:《经典释文》:扰,音优,故云南方言把“侵扰”读若“侵优”)倒我。”刘副官马上大怒道:“不扰(音优)你么,你要我去扰(音优)哪个?你说嘛!”老主席平下气来,只得又派人去开了五千元的支票来给刘副官作嫁女儿用的钱。
在这篇文章里,把“侵扰”一词解释得很清楚,一是写法为侵扰,二是读音,扰音优。由此看来,腾冲人常说的“侵扰”或“扰”,就有了出处。而且,龙云为昭通县(今昭通市昭阳区),文中所述刘副官为永善人,永善为昭通下属县,昭通其语言属西南官话区。
云南汉族语言都属于西南官话区,可见,这一词不是滇西南的腾冲保山独有,滇东北的昭通也有,甚而云南汉语区,都应该是有这种说法的,而云南的汉语区文化,源自中原,因此,这一词,其为古汉语词,已是必然。
现代词典把“侵扰”一词注音为qn ro(音亲绕),意思解释作“侵犯骚扰”,想来这是其中一个意思。而按《经典释文》注音,云南人的读法倒是正确的,意思就是纠缠,缠着,缠着不放的意思,而扰的打扰之意,也有所体现,可能在腾冲,是有人见过这个词的字型的,但是不知扰还有读如优的音,只知扰的本音,所以,也会说扰,有人更意会为绕,就是缠绕着的意思。
查《经典释文》为唐代陆德明撰,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作品,凡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其中因唐代《孟子》尚不为经书,故未收入。而《老子》、《庄子》因魏晋以后玄学影响很大,故也收入。
《经典释文》为唐人作品,其所注释之词,均为唐前经典用语,由此也可证知,腾冲也好,云南也罢,很多看似方言,甚至已经写不出准确字型的说法,其实,正是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