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利恒,二千年前一位神奇男婴的降生让伯利恒声名远扬,这就是上帝的独子,道成肉身来到人间的救主——耶稣基督。关于耶稣诞生的故事,有个叫玛丽亚的童贞女,因圣灵感孕,怀上了一个男婴,她的未婚夫约瑟知道此事后,就想休掉玛丽亚,后来,约瑟得到天使的启示,知道了神的计划,才按神的旨意迎娶玛丽亚。过了一段时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下令普查全国人口。约瑟带着临产的玛丽娅到伯利恒申报户口,他们到了的时候,城中客店已经住满了,只好在一间马厩里过夜,就在这天夜里,玛丽亚生下了一个男孩儿,她将婴孩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于是马槽成为了耶稣基督的摇篮,也正是我们眼前这个教堂所在地。
伯利恒所有的圣诞庆祝活动都选择在马槽广场,广场上安放巨大的圣诞树。传统上,在圣诞教堂的子夜弥撒开始前,当地人和朝圣者都聚集在马槽广场高唱圣诞颂歌。希腊东正教会耶路撒冷大主教区和亚美尼亚教会使用儒略历,而罗马天主教使用格里高利历,因此东西方教会在不同的日期庆祝平安夜。罗马天主教会大主教区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东正教会则在1月7日庆祝圣诞。
这是一栋完全用石头修葺而成的教堂,其实从外观上来说,称之为城堡更为恰当。
走进这座光线昏暗的教堂,首先看到一条长长的队伍,这里有排队等着参观圣穴的各国游客。因为口儿非常窄小,因此一次只可以通过一个人。
有说,这是为了让人们在耶酥诞生之地俯首谦卑,感到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实际情况是这矮小的洞门并非教堂的最初设计,而是后来改建而成,而改建的目的,也并非为了让人感受到自己在耶酥面前的低下和卑贱,入口处原来是一扇高大的拱门,中世纪欧洲十字军远征并占领伯利恒和耶路撒冷后,遭到当时阿拉伯人的殊死抵抗,为阻止阿拉伯军队,尤其是阿拉伯骑兵长驱直入教堂,他们把圣诞教堂的大门用石块严严实实地封闭了起来。后来,为了便于教徒出入,才又在密封的原门上劈出了这孔小洞。
尽管教堂建成至今已经1000多年,但墙上的宗教壁画和各种装饰依然清晰可见。
掀开教堂地面的木板,还能看到精美的马赛克拼花,这是当年原汁原味的马赛克片,现在用木板层保护了起来。
教堂内部几乎没有照明,从窗户投进来的阳光却增添了几分肃穆和庄严。
当然对于所有来到圣诞大教堂的人来说,几乎唯一的目的就是亲眼见证耶稣的出生地,也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马槽。在圣诞大教堂的圣坛下有一个壁龛,里面有一枚银星,即称为“伯利恒之星”,这就是传说中耶稣出生的那个马槽的所在地。
进到这个地下的房间,里面已经挤满了人,大家轮流来到一个红白大理石围成的低矮壁龛前,俯身蹲下抚摸正中地面上镶嵌的一个14角银星,那便是“伯利恒之星”,特意用来标识耶酥诞生的地方,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那银星上镶刻着的拉丁文字:“在这里,圣母玛利亚诞生了耶酥”。
银星的右边,便是著名的马槽。
圣诞教堂的另一个区域又建有一个教堂,与圣诞教堂相通,叫圣凯瑟琳教堂。
这是教堂内景。
圣凯瑟琳教堂也有楼梯可以通向地下的洞穴。
来到一个阳光明媚的院子,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听导游讲解。罗马君王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笃信基督耶稣,前来巴勒斯坦朝圣时,为了纪念耶稣的出生,建造了这座教堂。后来遭到焚毁,至公元540年又重建完成。
目前这个教堂归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
教堂所在的伯利恒,于1995年12月起交由巴勒斯坦管治。2012年6月29日,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巴勒斯坦的第一座世界遗产。一路上导游也和我们说了伯利恒的历史,伯利恒其实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前3000年,这里就有吉普赛等民族的人定居,公元前1350年起,这里就叫伯利恒。古时,往返叙利亚和埃及的商旅多在此中转和休憩。
出教堂,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近黄昏的马槽广场一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