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主泣教堂,我们继续下行,到喀西玛丽亚园和万国教堂。
听说以前橄榄山上曾遍植茂密的橄榄树,这里的风景优美,四处飘逸着沁人心脾的橄榄清香,犹如仙境一般。
路经所见,不记得是什么神物了。
一拐弯就是万国教堂的正门,我们是从这里进去。先入喀西玛丽园,万国教堂紧贴着。在橄榄山脚的喀西玛丽亚园是基督徒的朝圣地。
橄榄山丘下的喀西玛丽园绿荫环抱,“喀西玛丽亚”希伯来语意为“压榨橄榄”。这里种的树都是与耶稣同一时代的,耶稣被犹大出卖后,被捕前曾到这里来祈祷,在此度过了他的最后一夜。
喀西玛丽园里有八棵粗壮的橄榄树,据说每棵都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他们是犹大卖主叛变的见证人。
根据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在被钉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门徒在最后晚餐之后,前往此处祷告。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耶稣在客西马尼亚园极其忧伤,“汗珠如大血点滴落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他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坚定而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随后就被捕了。
下面是耶稣做三次祷告的石头,上面的雕刻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这是祷告石上的祷告钟。
游客很多,抓紧感受一下耶稣祷告的场景。
“耶稣同门徒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就对他们说,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到那边去祷告。于是带着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同去,就忧愁起来,极其难过。
便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你们在这里等候,和我一同儆醒。
耶稣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来到门徒那里,见他们睡着了,就对彼得说: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儆醒篇是吗?
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第二次耶稣又去祷告说:我父阿,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回来见彼得他们睡着了,因为他们的眼睛困倦。
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之所以要展现这样一个场景,如同不完美的人类,耶稣对他即将面临的死亡而感到异常的悲哀。他在这个巅峰时期需要很大的鼓励,支持和力量。也就因此,他就在同一夜里,在客西马尼做了三次同样的祷告。当我们遇到我们无法应付的困境时,我们往往都会迫切、恳切并反复地为同一件事向上帝祷告。由于耶稣当时是个人类,面对了人类身体本身的自然局限,所以必须恳切地向上帝祈求力量,因为那一夜他所面对的审讯将是非同小可,让人煎熬,难耐的!
离开喀西玛丽亚园,真正感受到了橄榄山的传说,橄榄山的魅力。源自耶稣时代的粗壮的橄榄树,见证了历史。
加载中,请稍候......